登录 注册
贴吧列表 推荐贴吧 贴吧排行 推荐帖子 精品帖子 热门帖子 最新帖子
首 页 > 管理吧 > 江东双杰与东吴命运     发新帖 
江东双杰与东吴命运
幼时即读《三国》,每当读至虎牢关之战,总会遥想其时的江南,庐江舒城有两位风流少年一见倾心,惺惺相惜,竟成兄弟之亲。喜欢孙策,是因为《三国》;但喜欢周瑜,却是在了解史实之后。《三国》素来有扬有抑,当然也有因扬而抑,周瑜便是神化诸葛亮的牺牲品;然而这一扬一抑,在我心中却是适得其反,对周瑜却更喜欢了。
  把孙策和周瑜并称为“江东双杰”,不仅是因为二人尽皆青年才俊,更重要的是这两个人奠定了后来的吴国基业。孙权的吴国能鼎足天下,实是此二人之力。“小霸王怒斩于吉,碧眼儿坐领江东”,很欣赏这个“坐”字;“吾得称帝,皆公瑾之力”,一“皆”字当不过分。
  在我看来,孙策当属少年早成之人。这大概要因为孙坚死的太早,若以年龄来算,孙坚死时止三十七岁,其时孙策当在十五与二十之间。少年丧父,又有高堂弟妹,孙策身上的责任不可谓不重,何况孙策乃将门之后,又有父仇待报。孙策不愧是雄才大略,忍辱负重之人。冢中枯骨袁公路一向不识人才,对孙策却大为心折。但袁术终不能用,而孙策也绝非人下之人。质玉玺而发兵,如蛟龙之入海,似猛虎之归山,自此孙策纵横江东,不可复制,几年之间,南征北战,六郡八十一州初定。江东基业,孙策一手所创。
  孙策初遇周瑜,大喜过望:“吾得公瑾,大事谐矣”。我一直在思索,孙策心中的大事究竟大到什么程度,难道仅仅是平定江东吗?可以肯定的说,平定江东只是孙策的第一步。其后天下大乱,群雄蜂起,孙策既定江东,又岂无心于天下?《三国志》上记有数字,策“阴欲袭许,迎汉帝,密治兵,部署诸将”。这几个字是很能说明问题的。而孙策之希冀中原争霸的雄心也暴露无疑。
  我个人认为这是东吴命运的第一个转折点。不妨分析孙策的上述战略行动,时值官渡之战,曹操于前线应付袁绍尚力有不逮,孙策此举若得实施,成功的可能性极大。而此举若成,曹操将两面受敌,而“挟天子以令诸侯”的,也将是东吴和孙策。
  孙策整兵待发,但就在这个时候,命运和孙策开了一个极大的玩笑。二十六岁是一个怎样的概念?刘备二十六岁时还是织席卖草鞋的平民,而曹操二十六时也不过汉朝的一个官吏。二十六岁,应当是踌躇满志,意气风发,大有可为之时,然天之妒英雄,何其烈哉!
  孙策的勇武,在三国英雄之中,当是可数。“小霸王”的名号,与太史慈的酣斗,都是明证。张纮曾谏他说:“夫主将乃三军之所系命,不宜轻敌小寇,愿将军自重”。但孙策本身勇武之人,又“恐不亲冒矢石,则将士不用命而”,在这一点上恐怕只有吕布马超可比。但以如此勇武之孙策,却伤于三个鼠辈之手,初听实是玩笑!一个令人无比叹惜的玩笑。
  然而我最为叹惜的,却是东吴的命运。且看孙策的临终遗言,“若举江东之众,决机于两阵之间,与天下争衡,卿不如我”,可以看出,孙策的愿望是“与天下争衡”,而即若孙策在,东吴就会不断的扩大势力。而孙策若能袭取许昌,迎取汉帝,东吴将不会再偏安一隅,而是纵横中原,即东吴将会迎来自己命运的第一个腾飞。天时耶?人命耶?孙策大志不成而身先逝,东吴在第一个转折点上没能改变自己的命运。
  孙策对自己死后的东吴命运是有自己的看法的。他对孙权说“举贤任能,使各尽力以保江东”,其中的“以保江东”即表明了他的看法。孙策了解孙权,他认为孙权虽然擅长任用人才,但行军打仗却是稍弱,于是他指出了东吴的前途:一个“保”字。关于这一点,孙权是切记于心的,后来鲁肃所说“鼎足江东以观天下之衅”,孙权之所以闻言大喜,未尝不是其言深合孙策所嘱之故。孙策之死是东吴的第一个转折点,自此江东由扩张转至自保。命运之无奈,英雄志不遂,孙策虽死,心不甘耳!
  孙策所言之“保”字无疑是正确的:孙策初逝,孙权即位,民心未附,而将心不固。当是之时,不动兵戈方是上策。孙权果然不负长兄期望,举贤任能,东吴政权平稳过渡。但孙策若以一“保”字作为东吴的长期方针,却无疑小看了一个人,那便是周瑜。
333  2011-04


zhaosifu.net 找私服 
首页 | 返回上页 | 顶部
   
2024-11-24 14:49:52 tieba12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