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的国家包括了:东吴、东晋、南宋、南齐、南粱、南陈;北方的国家包括曹魏、西晋、北魏、东魏、北齐;西部的国家包括了:西蜀、西魏、北周。而除了西蜀诸葛亮和姜维的北伐以外,绝大多数北伐的主角都落在了六朝——即南方王朝身上。
北伐战争可以说是相当令人悲痛的,每次北伐战争都是轰轰烈烈地开始,最后悲壮地告终,从一开始的孙权北击合肥痛失几名大将,到之后的诸葛亮六出祈山病逝五丈原,到东晋祖逖的力图复国劳而无获,再到后来南梁陈庆之的七千兵卒兵大胜魏国百万大军结果却因统治昏庸以失败告终等等,无不是如此。在这么多次北伐中,海盗我最欣赏的是陈庆之的北伐,因为陈庆之的部队只有7000人,而魏国的军队人数总和多达100万,即使这些部队是分散的,消耗都能把7000人给消耗光,但陈庆之却仅凭这7000人就大破魏军47次,连占32座城池,最后竟然连魏国的首都洛阳都给攻克了,魏王最后不得不赶紧逃离洛阳到别处去。可惜陈庆之的才能展现的太晚了,此时梁武帝已不再具有雄心,变得昏庸无能,不肯发给陈庆之援兵,导致陈庆之孤军深入,所占领的城池一一被收回,而且陈庆之还祸不单行,辙军时遇上洪水,几乎全军覆没,梁武帝就这样把一支精锐之师给白白葬送了!当然,陈庆之并没有死,景侯叛乱后雄纠纠地大军南下,结果被陈庆之以弱胜强打得满地找牙,这是后话,且与北伐无关,不多提。
上次海盗在论坛里所发表的《论孙权5次北伐魏国》就是本来接下来的这一段,那篇文章是海盗个人整理了,当然免不了会有错误,不过海盗也尽量写得真实了。海盗写那篇文章的本意就是还合肥之战的本来面目,希望大家不要说出“已被认同的事物再反驳是没用的”这样消极的话来。海盗我写了这么多字都不消极,各位看官何必比海盗还要消极呢?当然,这些字数,比起那些文学家们来说那可就是九牛一毛了。
关于孙权北伐,上次小关平也希望海盗能够把后来的东吴北伐也给写出来,但海盗对此目前也是有心无力的,因为无论是网络,还是书籍等等,由于历来人们对江南历史不是那么的感兴趣,其研究自然也比北方史少了许多,所以资料海盗我也无法拿出多少,手上所有的资料也不齐全,有些内容还很模糊,年代无法确定,这些都给海盗整理带来了困难。但海盗当然没有放弃过把这些资料给补充完整,一来是为了让大家更加了解北伐的故事,二来也是为了对得起我那长长的几万个字,我可不想这么就白写了啊。还有就是修改我那篇《论孙权5次北伐魏国》,目前第4、5次北伐还写得模糊不清,有待修改。
说了这些,海盗只希望大家明白一点就够了,合肥之战的历史原貌并非像演义中的那样的,也没有演义中的那么简单,而孙权呢,他的军事才能虽然算不上什么大将才,但还是过得去了,几次濡须口之战中,孙权就以弱制强过。实际上,孙权更适合当谋略家而不是冲锋在前的人物,对此孙策和张弘都说明过。孙策占据江东的时候,孙权也是在一旁为兄长出谋划策的,孙策对此很是感到惊奇,那时,孙权才13岁。还有就是人们老是指责东吴对蜀国的北伐袖手旁观,这也是非常片面的看法,因为东吴根本吃不起长年累月的出外战事,不停几年下来生息养国,怎么为以后开辟新的战事呢?魏国面对比自己实力弱了许多的蜀国北伐——即诸葛亮六出祈山,都得承住气忍下来,等时机一到就给予反击,何况经济能力比魏国落后得多的吴国!那时江南才刚刚开发,人口不多,国情恶劣,不利于战事的因素多如牛毛,要求吴国连年征战,这实在很强人所难。
上次海盗也说过了,“如果赤壁之战给三国鼎立提供了条件,那么5次合肥之战则促进了三国的形成”,海盗也希望各位看官能够用正直的眼光去看待孙权的五次北击合肥,而不要老把思维局限在演义与志里边。
孙权的5次北伐所带来的影响是:牵制了曹操的军事进程,延缓了曹操的征战,客观上使得三国鼎立——当然,孙权的北伐最终目的绝不是为了三国鼎立,这一点看官们也应该能够认识得到。(关于孙权的北伐,前几天海盗已发了个帖子,这里简单说明一下,就不再重复发表了。孙权的5次北伐时间发生在208~219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