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到大,最喜欢的古典著作就是《三国演义》与《三国志》。从这里看到忠义,看到了智慧,也同样看到了阴谋,看到了愚昧,不过感触最深的却是那种深沉的悲哀。
东汉末年,刘氏失其鹿,天下共逐之。做为最后一个皇帝献帝,相信所有人都能感觉到他的无奈与落寞。不能说他是个无能的皇帝,他想振作,他想象高祖皇帝一样开疆阔土,成为一代名帝。可惜,只能说是可惜,四百年的汉朝已经千疮百孔,注定要在他手上灭亡。他有恨,他恨他的上一辈为什么把这个烂摊子传给他;他恨董卓为什么要把他推上若火坑的皇帝宝座;他恨曹操的专横霸道,原以为他是当世贤臣,没想到却是身边的定时炸弹,他笑不得,哭不得,只能眼睁睁的看着大权旁落;他也恨满朝那些所谓的忠节烈士,为什么想帮他的都是那些无用之人。但他更悲哀,对自己命运的控诉;对江河日下的无奈;对列祖列宗的愧疚;对妻子亲人的辜负。或许,他最需要的是解脱,或许当他长眠地下的那一天才是他最快乐的,因为他不用在背负亡国君的骂名,他不用在看着外姓指使自己的江山。
“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这句评语仿佛注定了他一生的不平凡。“太祖扫六合,虎视何雄哉”,这句话不足以表现他的雄才大略。
曹操,三国第一人,汉末最大的诸侯。他的功绩不需多说,熟读三国的人都耳熟能详,可是谁能看到他的心理深处。
有人说,曹操是个彻底的奸雄,他的存在只是为了达到自己权力的巅峰,为了这个目的,他可以不惜使用一切手段,可以牺牲任何人。
可是,他完全有能力代汉自立,他为什么没有做呢?他是怕群雄起而攻之吗?真的是这样吗?或许他可能只是以他的方式才维持汉朝,他想击败所有诸侯,天下归一后再还政与献帝。也或许他只是单纯的不想背上篡位的骂名,想把基业留给自己的子孙争取。可是假如他真的如此畏惧人言,他还是我们熟悉的曹操吗?他是谜,一个永远猜不透的谜,你可以去分析,去不能够了解。
他的悲哀也在这两种猜测中徘徊,光复不了社稷的无奈,也或许是哀叹生命的短暂,不能够让他完全展现自己。不过,作为一个大男人,更多的时候他把痛放在了心中,谁能知道当曹操失去爱子的时候是否在午夜梦回的时候痛哭,在他被人误解的时候是否会在自己一个人的时候长吁短叹。
我最喜欢的人便是刘备,他才不及曹操,相貌也不是很周章(当然在现代人的审美角度),但我觉得,他却是一个个真真正正的男子汉。
“大男人不好做,再辛苦也不说,挺起胸膛,把心儿埋没。大男人不好做,风险路依然执着,儿女情长把他放在心窝,任它一路漂泊”。腾格儿的《大男人》或许是他的写照,先主奔波半生,从来没有灰心放弃,一直越挫越勇,几次打倒又重新站了起来。从一个平民百姓,做到一国之君,可以说是一个人最大成就。可是就在他意得志满,准备北上兴汉的时候却``````
兄弟死了,一起畚斗了20多年的兄弟死了,这件事注定了他从一个平民英雄向悲剧人物的转变。
“朕不为兄弟报仇,虽有万里江山何足为贵!”当他拒绝诸葛丞相的时候,我的心碎了,我知道他注定要倒下了,怀着失落的心情看着下文,直到白帝城托孤为止。
我能感受到他的落寞与悲哀,那是怎样的痛,一生基业几乎毁与己手,却依然无所成就,留下年幼儿子的面对残酷的你死我活的争斗。对出生入死的兄弟的愧疚;对视之与自己的“水”的丞相的愧疚,对千万黎民的愧疚,对年幼儿子的愧疚``````终于打垮了这位打不倒的英雄。
在他临终前,当他再望望殿外熟悉的河山,再看看塌下痛哭的朝臣,再想想自己终生的志向,或许他应该继续活下。可是他却无法逃脱命运,他想到了他如果活着他将愧疚一生,而且也无法再完成自己的抱负,即便没有人责怪他,他无法接受这个事实——他只能选择死亡。一种无奈悲凉的死亡。
我不会责怪他,虽然他因为致命的错误丧失了一切。
他是一个人,一个重感情有血有肉的人,他可以为了兄弟不顾一切,有谁忍心去苛责这位老人呢?
“此人堪比兴周八百年之姜子牙,旺汉四百年之张子房。”水镜先生的一句话把他推向了历史的前台。从一个躬耕南阳的书生成为当代乃至百世之后万人敬仰的一代名相,他与先主的君臣相知也成为历代君臣关系的楷模。
他的一生是辉煌的,从演义里看,甚至可以说他是如神仙一般的人物,用天下无敌来称他也无可厚非。言所必中,计出必成,使先主从无根之主变成天下三分的君王!
作为一个传统封建知识分子,他作到了这个时代人可以做到的一切,集军事家,政治家,商家,发明家与一身。上辅君王为正道,下正黎民以鸿德,内伏狄戎与一统,外破敌侵若探囊。拥有这些成就,他没有满足,他的雄心不止与此,他想辅佐明君成天下之大一统!
但是从关羽败亡那一刹那,他的梦想也彻底的破灭。
作为一为名臣,他了解先主,他知道先主重情,他明白在先主心里,兄弟重与江山!在那个时候,他是清醒的,他反对报仇,但是君为臣纲的思想使他无法去改变这一切,只能眼睁睁的看着辛苦打造的基业瞬间崩塌。
或许在那个时刻,他已经心灰意冷,他可能已经有了退隐山林的念头,但是在白帝城,先主的一席话,使他彻底的背弃了自己的承诺。
蜀 相
丞相祠堂何处寻, 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 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 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 长使英雄泪满襟。
每当读起这首诗的时候,我的心都是酸涩的。丞相的一生是辉煌的,但他的心却是苦痛的。
先主含恨而去,蜀国的重担完全的压在他的身上,使这个身高八尺,飘飘有神仙之概的伟丈夫未到花甲既夭。
有人说这是他自找的,谁叫他事必躬亲,难道他不会用别人吗?可是请说这些话的仁兄去仔细看看当时的情况,国家尚不稳定,后主昏庸无道,四邻窥视其土,如何可以放任与他人?
出师二表,五出祁山,他想报答先主知遇之恩,托孤之重,他想光复大汉,重临旧都,但是人难胜天,即便他天姿卓越,即便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操劳,依然避免不了另人搁腕长叹的结局。
秋风五丈原,一代名相就这么去了,留下无法释怀的遗憾。
在梦中,又仿佛看到了,清摇羽扇,万敌毁与谈笑间的豪迈;晨卧竹塌,高歌梁父的儒雅;孤立秋风,雄心难偿的无奈。
当他脱离这一切,追随先主与地下的时候,我相信他不会再有遗憾,因为他毕竟用了自己的一生去努力。
莫以成败论英雄,他将是一颗无法忽视的恒星,永远闪亮在历史的河。
``````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