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在大家感叹蜀国后期人才匮乏的时候,魏国后期去人才济济,那时候虽然曹操早已经去世了,但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魏国的人才济济也不一夜拥有的,魏国的人才为什么取之不完,用之不尽?那我们不能不讲讲曹操的用人之道。
<求贤若渴,唯才是举>
曹操认为:“天地间,人为贵”,“为国失贤则亡”。为了实现统一天下的抱负,他曾先后三次下令求广贤才。
曹操首先就非常看重人才,他认为天地间,人是最重要的,一个国家会因为没有贤士而灭亡。
曹操在建安十五年(210)发布第3次求贤令,他在《求贤令》中提出“唯才是举”的选拔人才原则,突破了当时选人唯凭家世门第的藩篱。
《求贤令》
自古受命及中兴之君,曷尝不得贤人君子与之共治天下者乎!及其得贤也,曾不出闾巷,岂幸相遇哉?上之人不求之耳。今天下尚未定,此特求贤之急时也。‘孟公绰为赵、魏老则优,不可以为滕、薛大夫。’若必廉士而后可用,则齐桓其何以霸世!今天下得无有被褐怀玉而钓于渭滨者乎?又得无盗嫂受金而未遇无知者乎?二三子其佐我明杨仄陋,唯才是举,吾得而用之。”
解译:自古以来开国和中兴的君主,哪有不是得到有才能的人和他共同治理国家的呢?当他们要得到这些人才,往往不出里巷,这难道是偶尔侥幸碰到的吗?不!只是执政的人去认真访求罢了!当今天下还未平定,这是特别要访求人才的最迫切的时刻。“孟公绰(鲁国大夫,性寡欲,为孔子所尊敬)做赵、魏两家的家臣才力有余,却不能胜任像滕、薛那样小国的大夫。”如果一定要所谓廉士(管仲贪财,但却帮助齐桓公成为春秋霸主)方可使用,那么齐桓公怎能称霸当世!现在天下难道没有身穿粗衣,但怀揣真才干的像姜子牙那样在渭水边钓鱼的人吗?又难道没有像陈平那样蒙受“盗嫂受金”污名才不能被重用的人吗?你们要帮助我发现那些地位低下而被埋没的人才,才能是第一要素,只要有才能就把他们推荐出来,让我们能够任用他们。
《求贤令》中提出“唯才是举”的选拔人才原则,突破了当时选人唯凭家世门第的藩篱。
古代的儒家思想是很重视,德的修养的,人才也追求德才兼备。
但当时是乱世,非常时期,就该用非常手段。易中天先生有说:“曹操是在非常之时行非常之事的非常之人”。所以曹操就推出了唯才是举”的选拔人才标准。天骄感觉到了曹操的霸气,那是种海纳百川的霸气。曹操的用人追求的是实际效应,这是很符合现代的思想,一件事情的外在再华丽也没用,最后看的还是结果。
曹操的求贤若渴,并不是只是在于他3次颁布《求贤令》,曹操是三国时期的文学家,也就是大诗人,他的《观沧海》、《龟虽寿》等都非常有名,在他的《短歌行》中他也表达了求贤若渴的心意。
短歌行
曹操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辍?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宴,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好诗!(—。—)
解析下此首诗,可分为四节来看。
①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幽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对着酒,高声歌唱,人生能有多长?人生短促,生命无常。可以慷慨激昂地感叹人生无常,但却无法回答生命的意义究竟何在。没有办法解忧,只好端起酒杯喝我喜欢的杜康酒
在这八句中,曹操强调他非常发愁,愁得不得了。那么愁的是什么呢?原来他是苦于得不到众多的“贤才”来同他合作,一道抓紧时间建功立业。试想连曹操这样位高权重的人居然在那里为“求贤”而发愁,那该有多大的宣传作用。假如真有落魄的“贤才”的话,看了这些话就不能不大受感动和鼓舞。他们正苦于找不到出路呢,没有想到曹操却在那里渴求人才,于是那真正有才或自以为有才的许许多多人,就很有可能跃跃欲试,向他“归心”了。
②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沈吟至今。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你(贤才)那青青的衣领啊,深深萦回在我的心灵。都是为了你(贤才),我一直沈吟着这诗到现在。轻轻的小鹿叫声,吃着原野的草,我在用很高级的礼仪(鼓瑟吹笙)接待嘉宾(暗示很渴望贤才,贤才来的话,也会用如此礼仪接待他们)
在这八句中,曹操强调了对贤士的渴望,并描写宾主欢宴的情景,意思是说只要你们到我这里来,我是一定会待以“嘉宾”之礼的,而在这里则具有了广泛的意义:在当时凡是读到曹操此诗的“贤士”,都可以自认为他就是曹操为之沈吟的思念对象。正因为这样,此诗流传开去,才会起到巨大的社会作用。
③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心念旧恩。
明明像天上的月亮那样转动不停,但什么时候才可以停止?忧虑冲中而来,一直不能决断。看到朋友们“越陌度阡”地赶来赴宴,相互问候,诉说别后欢聚之情,深深地感到了友情地可贵,
这八句是对以上十六句的强调和照应。曹操的求贤之思也是不会断绝的。说这种话又是用心周到的表现,因为曹操不断在延揽人才,那么后来者会不会顾虑“人满为患”呢?所以曹操在这里进一步表示,他的求贤之心就象明月常行那样不会终止,人们也就不必要有什么顾虑,早来晚来都一样会受到优待。
④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月亮更明亮,星星更暗了(暗指天下之势明朗),鸟像南飞,饶着树飞了三圈,到底可以依靠哪个树枝呢?山不厌土,故能成其高;海不厌水,故能成其深;王者不厌士,故天下归心。
这八句是曹操对那些犹豫不定的人才,他们在三国鼎立的局面下一时无所适从。所以曹操以乌鹊绕树、“何枝可依”的情景来启发他们,不要三心二意,要善于择枝而栖,赶紧到自己这一边来。这四句诗生动刻画了那些犹豫旁徨者的处境与心情,然而作者不仅丝毫未加指责,反而在浓郁的诗意中透露着对这一些人的关心和同情。山不厌高,海不厌深”二句也是通过比喻极有说服力地表现了人才越多越好,决不会有“人满之患”。曹操渴望招纳贤才、建功立业。
终语:曹操重视贤才,不拘一格,唯才是举,所以在他的周围,谋臣似雨,猛将如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