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类诗词,以北宋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为巅峰之作。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古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但是,也正是这阙名词,在历史上有了文武赤壁之分,在文学上则有文章战功何高何低的争论,这应当是苏东坡万没有料到的。
四、文武孰高
在大量关于赤壁的诗词中,除正统之争及吟咏英雄名将外,还险些被赋予另一个争端,南北地域之争,北客与南客。
中国历史上几场最著名以少胜多的战役,汉初未汉分别占了四次,除官渡、昆阳之战外,另两场都是南人胜了北客。
只是项羽的巨鹿之战虽有留下“破釜沉舟”这样的典故,可他也有兵败乌江无颜见江东父老的霸王别姬,至于另一战以少胜多经典战役的指挥官周郎,又被称为江东子民匿称周郎,在周瑜生前,就几乎已成为东吴的传奇。在他英年早逝后,会得到江东父老的偏爱也是理所当然。
因此周郎赤壁之争有时也会混杂入南北之争。
宋周麟之曾记录《 中原民谣·造海船》,“造海船,海旁朴斲雷殷山。……,谁为此计狂且愚,南北土性天渊殊。北人鞍马是长技,南人涛濑如坦涂。果尔疑非万全策,驱民忍作鱼龙食。任渠转海入江来,自有周郎当亦壁。”
形象生动的指出曹操败因,并为周郎而骄傲,似乎有周郎赤壁在,就可保江南安定。
郑起另有一首《赤壁歌》,通俗易懂,啷啷上口,也极似民间传唱的歌谣。
“赤壁山,赤壁水。江有蛟龙,野有蛇虺。天苍苍,云茫茫。周瑜于此走曹操,声名万古随风长。”
哪个是正统哪个不是并不重要,歌谣中没有明显的偏好,重要的是周瑜曾在赤壁战胜曹操,并因此留下万古声名。
将南北之争明显写进诗里的是北宋张耒,他在《次韵答天启》后四句写道,“归来万卷付一读,不学儿曹用心苦。周瑜陆逊久寂寞,千年北客嘲吴语。”
周瑜陆逊都是著名的东吴将领,这么多年他们不为世人关注甚至误解,是因为北方人看不起江南人。
不过抛开南北之争不谈,张耒本就极为推赞周瑜,分别有《齐安春谣五绝》,“赤壁矶前江急流,周郎功业莽悠悠。”《偶书》三首之三,“周郎战处沧江回, 鱼龙荡潏山石摧。”
而张耒其人,与苏轼交情非浅,黄庭坚、张耒、晁补之、秦观又被并称为苏门四学士。他在三国史观上与苏东坡极为接近不足为奇。
中国文学史上,前有曹操、曹丕、曹植父子兄弟三曹,后有苏洵、苏轼、苏辙父子兄弟三苏,都是文坛佳话。三苏更全被列入唐宋八大家。
唐宋八大家指散文大家,可散文中常要怀古论今,因此八大家都有自已的史观。苏轼三父子基本赞成欧阳修的帝魏说,不仅如此,他们还对蜀汉及诸葛亮有相当严厉的批判。
苏洵曾著文以管仲贬孔明,苏辙则诗赞鲁子敬时,提到“意气感周郎,振策起江村。”在《三国论》中更明确说,“孙不如曹,而刘不如孙。”苏轼则在章望之反驳欧阳修的《明统论》后,写了《后正统论·辨论二》又对章含之予以辨驳。
在《诸葛亮论》里,苏轼评论道,“取之于仁义,守之以仁义者,周也。取之以诈力,守之以诈力者,秦也。以秦之所以取取之,以周之所以守守之者,汉也。仁义诈力杂用以取天下者,此孔明之所以失也。”
他还进一步评价蜀汉,“既不能全其信义以服天下之心,又不能夺其智谋以绝曹氏之手足,宜其屡而屡却哉!”
综合上述评论大致白话意思,周朝用仁义得到天下,秦朝用武力得到天下,用武力得天下再用仁义治理的是汉朝,而孔明即做不到真正的、完全的信义,想用聪明与力量来夺天下,可是在施展才智时又总是要抬出仁义,这是孔明的失策。
不能用信义服天下,智谋上又没有击败曹操的能力,蜀汉只好屡战屡败了。
不得不说,眉山三苏的这些评价相当严苛,而苏轼对蜀汉刘备的评价,隐隐间又与演义中仁义无比到让人不能相信的刘皇叔有异曲同工之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