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楼.
[12]、《三国志》卷五九《吴书·吴主五子·孙登传》注引《江表传》。
[13] 据《三国志》卷五八《吴书·陆逊传附子抗传》,赤乌九年,孙权命诸葛恪与陆抗交换屯防驻地,抗临去,将屯围内外整理一新,“不得妄败”,恪入屯,感觉“俨然若新”,而恪故屯柴桑,“颇有毁坏,深以为惭”。抗出自儒学世家,又世代从事军旅,严正不苟,这正映衬诸葛恪的粗疏。又,《三国志》卷五二《吴书·张昭传》载张昭子承以知人著称,“诸葛恪年少时,众人奇其才,承言终败诸葛氏者元逊也。”
[14] 关于山越的地理分布及其对孙吴的危害、孙吴军事将领的征讨情况,清人王鸣盛《十七史商榷》卷四二“山越”条有比较深入细致的考述,他指出丹杨郡山越“此在吴为心腹之疾”。
[15] 关于孙吴的建国道路及其“江东化”进程,田余庆先生《孙吴建国的道路》一文(收入氏著《秦汉魏晋史探微》,中华书局1993年)的相关论述甚为精辟,请参看。
[16] 当然,这是从孙吴历史发展的基本趋势着眼的,如具体分析某一个人或一个家族,侨人的情况也很复杂。如彭城张昭及其家族,由于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