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贴吧列表 推荐贴吧 贴吧排行 推荐帖子 精品帖子 热门帖子 最新帖子
首 页 > 管理吧 > 诸葛亮的军事才能不容低估 (by雨纹)     发新帖 回复本帖   
回复0 人气221 |< [1] [2] [3] -> >|
1楼.  转一篇文章:

 对于诸葛亮的军事才能,自古已有不少人提出批评意见,多数批评主要针对诸葛亮劳民伤财,屡次攻魏却无战果,所以否定其军事才能;或有人肯定诸葛亮隆中对的大局战略的军事才能,而因前面所说的原因否定诸葛亮的指挥作战的能力。雨纹以为现在不少批评诸葛亮的人并没仔细看诸葛亮当政期间蜀魏的六次战役的具体经过,具体问题要具体分析,不如由雨纹根据自己了解的史料来细述一下诸葛亮当政期间蜀魏的六次战役,或许诸位会有新的看法及见解了(顺便也说说雨纹对诸葛亮军事才能及其他问题的个人见)。     
    先要来罗嗦一下,这六次战役并非如《三国演义》所说是六出祁山,是北伐。首显烩六次战役只有两次出祁山,其次并非都是诸葛亮采取攻势,其中第四次是魏国采取攻势;这两点很多人都了解,因此不少人称诸葛亮是五次北伐,雨纹个人以为也不对,第二、第三两次战役从规模和目的上看都谈不上是北伐魏国(具体原因雨纹在后面具体战役中再说),称得上北伐的只有第一、五、六次,所以雨纹个人认为称之为六次战  展开
[楼主] admin  2011-04

2楼.  (裴松之注解引《袁子》的记载,说张昭曾向孙权推荐诸葛亮,而诸葛亮说:“孙将军可谓人主,然观其度,能贤亮而不能尽亮。”裴松之以为即使孙权能尽亮,诸葛亮也不会转投孙权,袁子的话贬低了诸葛亮,不可信。雨纹以为诸葛亮是有可能说过这话的,这里说的“尽亮”不应仅仅理解为尽亮的才干,更主要的是指不能尽亮的志向。早期的孙权乃英明之主,用人颇有魄力,如周瑜、鲁肃、陆逊等无一不是人尽其才,对诸葛亮也不会不让他施展才能;但主要问题在于孙权才是割据主义者[周瑜倒是以汉室为尊的,从他力主抗曹的话中可以看出:“为汉家除残去秽”;鲁肃却不是,而孙权也明显偏向并接受了鲁肃王霸天下的政见],他不是不想一统天下,而是自知力量不足,所以他退而求其次要割据江东,占据全部的长江天险达到偏安一方[当然他也在不断尝试能否一统天下],对他来说振兴汉室并不是目标,朝廷是谁并不重要,所以他曾向魏国曹丕称臣[刘备虽曾四处投靠但始终是汉臣,他决不能也不会向汉朝以外的势力称臣]。所谓道不同不相为谋,诸葛亮说这话只是再次表明自己的志向,雨纹认为这也可能是说给刘备听的)    
有人常提起魏延的子  展开
[楼主] admin  2011-04

3楼.  若夏侯楙坚守,怎么办?虽然延很肯定楙必逃,但作战前也是有必要先要考虑一下可能发生的意外情况的(何况雨纹以为这非但不是意外情况,反而是极可能出现的局面)。不管怎么说长安乃魏之重城(魏四都之一),西汉之都城,是坚城,换成雨纹这样的人也知道守易攻难,而且最多二十余曰援军必到(这是按魏延说的,雨纹私下可不这么认为,在第4点中再细说)。魏延只有一万兵力,为了达到奇的目的,轻装上阵(雨纹前面说过应该基本上都是步兵),攻城之类的重兵器更不可能带,以便加快行军速度(其中五千负粮兵行进速度又必定慢于另五千精兵,这样或者使有限的兵力不能集中或者使行军速度不能达到最快);五千负粮兵能背多少粮食?雨纹估计省吃俭用至多半月,邓艾经阴平袭涪曾“粮运将匮,频於危殆”,几乎全军饿死,若非江由守将马邈毫不抵抗使他得到补给,邓艾必全军覆没。而魏延面临的是一出子午道,就攻坚长安,当中没有补给处,只能掠夺百姓了(这样则失去民心,说不定反而会使长安百姓与魏军齐心协力抗击蜀军),但即使掠夺散民又有多少呢?长安不能与江由相提并论,守将决不会轻易投降或逃离。在没有后援,没有充足的粮草,没有攻城器具的情况下怎么用一万长途跋涉、疲惫不堪  展开
[楼主] admin  2011-04

4楼.  再举个例子,对于曹操的军事才能应该没有异议吧,然而据雨纹所知曹操一生只有一次主动用险计,就是北征三郡乌丸,因大水,傍海道不通,故出卢龙塞,过堑山堙谷五百馀里,直取柳城。但是这个计划,并没达到出奇制胜的效果,反而“未至二百里,虏乃知之”,踏顿等率数万骑半路来迎击,此时曹操军队车重在后,被甲者少,左右皆惧。若非曹操是天才军事家,危急中发现敌军的弱点,军队又训练有数,而踏顿、袁尚等又是庸才,军队不齐整,此战后果不堪设想;攻取柳城得胜后曹操按原路返回,却断粮缺水几乎全军覆没,杀数千匹马充饥,掘地三十余丈才得水。曹操事后自己也说是侥幸,是上天保佑,并赏赐先前劝谏者,说他们的是万安之计,鼓励他们以后要继续进谏。此战的结果主要是两军平时治军的表现以及主帅的指挥野战的能力,而非什么“奇谋”制胜。此战若能说明曹操是优秀的军事家的话,那诸葛亮足以称得上优秀的军事家,因为治军是诸葛亮的所长;而诸葛亮指挥野战能力也是一流的,雨纹会在后面战役中细述。 
总的来说,子午计划的确有诱人之处,假如一旦成功,将又是历史上的一段佳话。但按雨纹的分析来看危险度极高,情报并不完全精确,计划又不客观周密(《  展开
[楼主] admin  2011-04

5楼.  诸葛亮的战略构思应是想乘曹休败,魏兵东下,关中虚弱,而魏国又未必猜到他于大败之后,会马上再次出兵,以达到出其不意的效果;这个战略构思应该是值得肯定的。只是魏国也有能人罢了,雨纹个人以为曹真未必是料到诸葛亮会马上或下一次就出兵陈仓,而是认为陈仓是极有可能成为诸葛亮攻击的目标,才命郝昭等加以整治陈仓的城防以防范蜀军袭击(按《魏略》所记,陈仓兵不过千余人,雨纹认为曹真重点布置的任务,所派兵力即使不多,也不会仅仅千余人,数千人应该还是有的。不过从陈仓兵力不多正好可以看出曹真并非料到诸葛亮会马上出兵攻陈仓,只是确定了重点的防范地点)这就是防患于未然,而事实证明有备才能无患。而攻城确实不易,尤其是对方有了准备,《孙子兵法》说“攻城之法,为不得已”,诸葛亮见快攻不成,只好乘对方援军大举到来前尝试能不能攻下陈仓,而雨纹猜测诸葛亮另有一目的是使魏国军队刚在东线参加了魏吴大战休整不久,又赶往西线,疲于奔命,耗费魏国的物力财力人力。而事实上也的确很象雨纹的推测:这并不是北伐,诸葛亮并没打算与对方主力交战,所以张颌昼夜兼程在途中时(张颌料到诸葛亮粮不足会马上退军,但他还是不得不曰夜兼程的疲劳赶路,雨纹以为这就  展开
[楼主] admin  2011-04
tieba123.com

6楼.  第四次战役是蜀汉建兴八年(魏太和四年)(公元230年)八月,由魏国兵分四路,发起攻势(雨纹私自称为蜀汉防卫战)。曹真出子午道从北攻南郑;司马懿溯汉水西进,从东直逼南郑,准备与曹真会于汉中;张颌出斜谷道直逼阳平关,由西攻汉中,和曹、司马两路形成三面夹攻的形势(《三国志》的《曹真传》、《华歆传》等都说曹真是出子午道,但没提张颌,也没提斜谷是谁领军;而《后主传》中却说曹真出斜谷,张颌出子午;《张颌传》中又未提此事。雨纹思虑再三,认为《后主传》可能是参考了一些蜀国的私人记载,而双方又没有交战,所以可能记错了将领的“方位” [因为《三国志》的魏书、蜀书、吴书不是陈寿同时写的,所以难免有错;而在裴松之注解前,三书也一直是独立流传的];而诸葛亮重点防的又是子午、汉水两路兵马,所以雨纹就擅自将张颌“派到”斜谷一路去了。这只是雨纹的个人见解,诸公若有新的发现或见解,希望能告诉雨纹);另外还有一路不太重要,是出武威,各传中皆找不到领军之人,而且武威离汉中、益州都很远,雨纹起先有点莫名其妙,后来在《魏延传》中找到该年魏延与费曜、郭淮交战记载,而在其他传中又找不到该年蜀魏何时又有出兵,再加上从诸葛亮  展开
[楼主] admin  2011-04

7楼.  第五次战役是蜀汉建兴九年(魏太和五年)(公元231年)二月,诸葛亮围祁山(雨纹私自称为二出祁山)。《三国志》《诸葛亮传》上这场战役只有短短二十五个字:“九年,亮复出祁山,以木牛运,粮尽退军,与魏将张郃交战,射杀郃。”给人的感觉就是:诸葛亮又无功而返了。但是,这二十五个字并不能完全反映这场大战的真实情况,陈寿不敢详写这场战役的原因是因为这时诸葛亮的对手由曹真换成了司马懿——陈寿写三国时的皇帝的爷爷,更因为皇帝的爷爷被诸葛亮大败;陈寿虽然是优秀的史学家,但不会随意拿自己的性命和前途当赌注,当然也不愿歪曲事实,所以他选择省略了一大块内容。 
就如雨纹前面说的诸葛亮早就在准备伐魏了,在建兴七年春天攻下武都、阴平后就开始准备了,当中即使有魏国大举来犯也没有停止伐魏的准备;而且和一出祁山不同,诸葛亮将后方的事完全放手,让李严全权管理,自己则专心致志伐魏。可以说在准备了两年,又没有后方政事来打扰的情况下,诸葛亮是要大干一场了。魏国这时也起了变化,大司马曹真正生病,新的三军统帅便换成了大将军司马懿。 
战争的经过,雨纹是参考裴松之引注的晋朝习凿齿的《汉晋春秋》以  展开
[楼主] admin  2011-04
123

8楼.  所以雨纹以为诸葛亮六次战役中带的兵应该在四万到八万左右,传说的“十万兵”可能是虚张声势的“号称”或是魏国的夸大(刘备大举亲征东吴的兵力也只有八万余人[雨纹根据的是《刘晔传》中裴松之引《傅子》的记载。这是交战的蜀吴两国外魏国大臣刘晔说的话,应该比较符合事实],而且是全军覆没,留给诸葛亮的会有多少呢。另外根据《后主传》中裴松之引《蜀记》的记载,蜀国灭亡时全国也只有“带甲将士十万二千”[虽然姜维屡次攻魏以及汉中失守可能损失了不少,但姜维损失的最多二三万,并且应该也有所增兵弥补;而刘禅没听从姜维的意见增加汉中的守备兵力,那汉中兵力最多应该在一二万左右,所以总共损失最多也不过四五万],诸葛亮时期的兵力应该也差不多,所以诸葛亮不可能带兵十万。四万多的说法雨纹以为最为可信,以此推之,蜀军除去留攻祁山的部队外,与司马交战的兵力最多不过二至四万)。魏国的军队有多少,雨纹以为决不会少于蜀军。一出祁山时曹叡带兵五万镇长安,曹真、张颌有多少兵虽无记载,但曹真奉命都督关右,张颌奉命督诸军,两人相加的兵力也不会少,所以总共至少也有十万左右;司马懿的兵不会有三十万那么多,不过他是在最后两次与诸葛亮交锋的,魏国对蜀国  展开
[楼主] admin  2011-04

9楼.  所以雨纹以为诸葛亮累死很大原因是李严)。 
其次大多数人认为诸葛亮没有选拔出什么人才,对他的用人能力有所质疑。雨纹以为三国鼎立后,三个国家都没选拔出什么特别的人才,所用基本上是老臣旧将的后代。雨纹认为这是因为当势力形成一定规模,局势进入相对稳定的情况后,当权者几乎就没什么机会接触中低层的人才了,就不太可能出现刘备得关张的情况了;而得到人才的另一主要途径是通过大臣的推荐,但这时的有权力向当权者举荐的大臣也很少接触中低层的人物,多只能接触同是达官贵人的子弟亲属(达官贵人的公子很少有真正的人才吧,只能相对而言或有人才,如陆抗、钟会之类);另外所谓的孝廉之类的推荐,多数也演变为推荐官宦子弟以博取上司的欢心这种情形。这样的情况下,也就不太可能出现司马徽谈卧龙凤雏,荀彧举郭嘉,周瑜荐鲁肃等的情况了;而所谓的乱世出英雄也就是这个道理吧,历朝历代都是如此(许多英雄都只是中低层的人物,曹操勉强只能算是中层人物;刘备虽是皇亲实际却只能是下层人物;诸葛亮隐居时,是一个二十多岁从没任何工作经历,只在家务农的人,虽有个当官的哥哥也只能算下层人物吧)。再加上人们口中的人才多指打仗的人才,而三国  展开
[楼主] admin  2011-04

10楼.  或有人说司马懿或魏国采取守势等诸葛亮粮尽是正确的策略,然而雨纹仔细看看六次战役中只有陈仓之战是诸葛亮准备的不多,只不过一月左右就粮尽而退;而二出祁山之战,虽然是“粮尽”而退,但其实却是李严的谎报情况,严格说是蜀国内部发生矛盾,而非粮尽(况且李严谎报的是运粮不便,而不是粮草不足);至于其余四战中除去蜀汉防卫战是防守战,其余三战都没有记载有粮草问题(至少雨纹还没找到),尤其诸葛亮最后一战就更无缺粮的情况(最后一战从诸葛亮在魏国境内屯田长驻、结好百姓并不急于进攻来看似乎有些象刘备在葭萌关“厚树恩德,以收众心”的情形。而魏军则仍需从后方运输粮草,一百多天的对峙,魏国消耗的人力物力将是巨大的,继续相持下去,痛苦的是哪方?各位以为如何?)。所以雨纹以为蜀军的粮草应该是充足的,只是蜀道艰险运输不便。而魏国的防守战略并不是十分理想,并不是象不少人说的是正确的战略,真正算得上成功的只有陈仓之战,但那不是诸葛亮准备充足的大举北伐,而不过是一场疏通道路的速攻战役。而魏国拥有十倍于蜀国的国力,在面对只带数万军队的诸葛亮,不但不能剿灭他,还由他自由来去,只能用大量的军队死守、固守,而诸葛亮一撤军就大欢喜相庆贺,  展开
[楼主] admin  2011-04

回复0   |< [1] [2] [3] -> >|

  登录 | 注册

zhaosifu.net 找私服 
首页 | 返回上页 | 顶部
   
2024-11-24 12:26:57 tieba12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