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zhaosifu.net
用户登录 用户注册 忘记密码 手机访问

进入贴吧 按标题检索 按作者检索
贴吧列表 | 推荐贴吧 | 贴吧排行 | 推荐帖子 | 精品帖子 | 热门帖子 | 最新帖子
首 页 > 管理吧 > [转载]蜀汉职官制度研究 发新帖  回复本帖  
 
回复22  人气677  [<<] [ 1 ] [>>]
帖子顶部广告
1 [转载]蜀汉职官制度研究
蜀汉职官制度研究
        作者:罗开玉 

        摘要:职官制度是政治制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最重要的典章制度之一。蜀汉承袭汉代官制,但因其国情,与汉制又不全相同。本文通过对刘备当益州牧、汉中王时的职官构架,蜀汉王朝职官以及地方职官等方面的分类总结统计,整理出了蜀汉职官制度的大纲和基本体系。最后,又指出蜀汉官制的特点,如多承汉制,相权过大,官宦子弟入仕太便,文官武称,高位低职普遍等等。
        关键词:蜀汉 职官制度 

        职官制度是政治制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蜀汉官制主要承袭汉制。但鉴于蜀地小、民少、承受能力有限的特点,蜀汉政府尽量&quot;约官职&quot;,精简机构、罢削赘职。与东汉、曹魏的官制相比,蜀汉罢减了许多职称名目,即使是必设的也把官员数目控制在最低限度。蜀汉宫制,在体例上是国家规模,官吏数量多于以往益州任何时候的官吏。
        职官制度是最重要的典章制度之一。蜀汉职官制度(限于刘备称帝后)主要包括构成蜀汉国家政权机器的中央和地方的官制、政治制度和军事制度。本文主要依据《汉书·百官公卿表》、《续汉书·百官志》、《三国志·蜀书》、《华阳国志》、《三国职台表》(清洪饴孙撰)与《秦会要》、《西汉会要》、《东汉会要》等书,下引上述诸书不再赞注。蜀汉官吏众多。限于篇幅,这里不可罗列每一职务的具体担任者。本文的目的,是欲整理出蜀汉职官制度的一个基本体系,一个大纲,为日后更深入的研究提供基础。
        蜀汉政权在蜀中的统治共四十二年,其中刘备只有二年,刘禅四十年。但刘备在称帝前,有一个过渡时期,实际上统治蜀地七年,蜀汉实际上统治蜀地四十九年。这四十九年历名,可分为刘备时期和刘禅时期;刘备时期又可为四个阶段:一、建安十六年(211)刘备率军入蜀至建安十九年(214)打下成都前的三年时间,为第一阶段,属客人身份,对外的名号为左将军;二、建安十九年打下成都后,至当汉中王前为第二阶段,五年时间,用左将军、益州牧身份;三、建安十九年当汉中王后,至称帝前为第三阶段,为汉中王身份;四、章武元年四月,称帝至章武三年(223)五月,两年时间,为蜀汉皇帝。
作者: [楼主] admin    2011-04-06 15:02:37      回复

2 Re:[转载]蜀汉职官制度研究
        一、刘备当益州牧、汉中王时的职官构架

        建安十九年(214),刘备夺得成都。这时,刘备属下的职官构架体系,虽已有若干突破,但总的说来仍是地方政府--州牧、州政府的体系。建安二十四年(219)春,刘备夺得汉中。同年秋群臣上表,马超等群臣等辄依旧典,上表请朝廷封刘备汉中王,&quot;拜大司马,董齐六军,纠合同盟,扫灭凶逆。以汉中、巴、蜀、广汉、犍为为国,所署置依汉初诸侯王故典。夫权宜之制,苟利社稷,专之可也。然后功成事立,臣等退伏矫罪,虽死无恨。&quot;&quot;遂于沔阳设坛场,阵兵列众,群臣陪位,读奏讫,御王冠于先主。&quot;刘备于此时自称汉中王,同时自任汉王朝的大司马。《先主传》载&quot;先主上言汉帝曰&quot;时,亦称&quot;既宗室微弱,帝族无位,斟酌古式,依假权宜,上臣大司马、汉中王。&quot;

        这是蜀汉政权的先声,是由州府向蜀汉政权的过渡形态,其职官构架与州牧已明显不同。从现有资料看,刘备任汉中王期间,并未设立专门的汉中王府(或其它以汉中王挂名的政权机构)。换一句话,即刘备当汉中王后,其职官体系与当益州牧时并无太大的变化,故合并研究。 

        在刘备当益州牧和汉中王这七年期间,既自称为汉王朝的&quot;大司马&quot;,也曾一度建立相应的机构。《先主传》群臣在劝刘备称帝时有&quot;大司马属殷纯&quot;,《董和传》说:&quot;先主定蜀,征和为掌军中郎将,与军师将军诸葛亮并署左将军、大司马府事,献可替否,共为欢交。&quot;但总的看到,很少使用大司马头衔,因它是刘璋送的。《先主传》说先主刚入蜀时,&quot;璋推先主行大司马,领司隶校尉。先主亦推璋行镇西大将军,领益州牧。璋增先主兵,使击张鲁,又令督白水军。&quot;刘备对这一头衔不太感冒。这一时期,先主名下主要有左将军府(与大司马府合署办公)和益州府这两个实体机构。 

        左将军府:主管军事。刘备于建安三年(198),曾被献帝任为左将军。建安十六年(211)刘备率军入蜀时,对外使用的头衔便是左将军,其属下官员多冠以&quot;左将军&quot;府号。
        时人重名,所谓名不正则言不顺。左将军是朝廷大员,应一州牧之邀,帮其治安平乱、抗击外辱,皆名正言顺。刘备夺得成都后,用的头衔全称是&quot;左将军、领司隶校尉、豫、荆、益三州牧、宜城亭侯备&quot;,可见他特别看重左将军这个头衔。左将军之称始见于西汉武帝,公孙贺以太仆身份为左将军。其后,《史记·天官书》说:&quot;南斗为庙,其北建星。建星者,旗也。牵牛为牺牲。河鼓大星,上将。左右,左右将。&quot;《正义》:&quot;河鼓三星,在牵牛北,主军鼓。盖天子三将军,中央大星大将军,其南左星左将军,其北右星右将军,所以备关梁而拒难也。&quot;左将军为朝廷大将,位在州牧上。刘备用左将军头衔,还表明了他对以献帝为代表的朝廷的承认,这是汉中王与以后蜀汉皇帝的根本区别之一。
        军师将军:诸葛亮以军事将军的身份&quot;署左将军府事&quot;,负责日常工作。
        左将军府中设有:
        掌军中郎将:《董和传》:&quot;先主定蜀,征和为掌军中郎将,与军师将军诸葛亮并署左将军大司马府事,献可替否,共为欢交。&quot;
        长史:《许靖传》:建安十九年,先主克蜀,以靖为左将军长史。
        护军:《黄权传》:&quot;于是先主以权为护军,率诸将迎鲁。&quot;
        司马:先主定蜀,庞羲为&quot;左将军司马&quot;(《蜀书·刘璋传》),《先主传》为&quot;营司马&quot;。
        从事中郎:《麋竺传》:竺为左将军从事中郎。《伊籍传》:&quot;益州既定,以籍为左将军从事中郎,见待亚于简雍、孙乾等。&quot;
        督军从事:《费诗传》:&quot;成都既定,先主领益州牧,以诗为督军从事,出为牂牁太守,还为州前部司马。&quot;《杨洪传》注引《益部耆旧传·杂记》说何祗&quot;初仕郡,后为督军从事&quot;。
        议曹从事中郎:《先主传》有&quot;议曹从事中郎、军议中郎将臣射援。&quot;此职魏、吴不设。
        军议中郎将:《先主传》有&quot;议曹从事中郎、军议中郎将臣射援。&quot;此职魏、吴不设。
        副军中郎将:《刘封传》:&quot;益州既定,以封为副军中郎将。&quot;此职魏、吴不设。
作者: [楼主] admin    2011-04-06 15:02:37      回复

3 Re:[转载]蜀汉职官制度研究
        西曹掾:《刘巴传》:&quot;诸葛孔明数称荐之,先主辟为左将军西曹掾。&quot;
        兵曹掾:《杨仪传》:&quot;先主与语论军国计策,政治得失,大悦之,因辟为左将军兵曹掾。&quot;《马良传》:&quot;先主辟良为左将军掾。&quot;
        翊军将军:《赵云传》:&quot;成都既定,以云为翊军将军。&quot;《霍峻传附子弋传》说霍弋&quot;迁监军翊军将军,领建宁太守,&quot;
        讨虏将军:《黄忠传》:黄忠&quot;益州既定,拜为讨虏将军。&quot;《李严传》有&quot;行中典军、讨虏将军臣上官雝&quot;。
        行中典军:《李严传》有&quot;行中典军、讨虏将军臣上官雝&quot;。魏、吴不设此职。
        护军讨逆将军:《杨戏传》:&quot;先主定益州,以壹为护军讨逆将军,纳壹妹为夫人。&quot;
        掌军中郎将:《董和传》:&quot;先主定蜀,征和为掌军中郎将,与军师将军诸葛亮并署左将军大司马府事,献可替否,共为欢交。&quot;
        秉忠将军:《孙乾传》:&quot;先主定益州,乾自从事中郎为秉忠将军,见礼次麋竺,与简雍同等。&quot;此职魏、吴不设。
        昭德将军:《简雍传》:&quot;先主围成都,遣雍往说璋,璋遂与雍同舆而载,出城归命。先主拜雍为昭德将军。&quot;
        镇军将军:《先主传》有&quot;左将军长史领镇军将军臣许靖&quot;。《赵云传》载镇东将军赵云于建兴六年&quot;失利于箕谷,然敛众固守,不至大败。军退,贬为镇军将军。&quot;《陈祗传》载陈祗又以侍中守尚书令,加镇军将军,大将军姜维虽班在祗上,常率众在外,希亲朝政。祗上承主指,下接阉竖,深见信爱,权重于维。&quot;
        兴业将军:《李严传》说李严&quot;成都既定,为犍为太守、兴业将军。&quot;《王连传》说王连&quot;迁蜀郡太守、兴业将军,领盐府如故。&quot;
        裨将军:费观、霍峻、黄权曾获此号。 

        从现有资实看,刘备当汉中王时,实设的相当于州一级的地方政府只有益州和汉中都督。
        益州府:刘备自任益州牧。州府中设有各类功曹、从事、尚书、别驾等类似于今日秘书性质的机构。见于记载的有: 
        尚书郎:《蒋琬传》:&quot;先主为汉中王,琬入为尚书郎。&quot;
        别驾:王谋先任别驾,后升任少府。《先主传》有&quot;少府王谋等上言。&quot;
        别驾从事:《先主传》有益州别驾从事赵莋,《李恢传》李恢由主簿升任别驾从事。
        主簿:《李恢传》:&quot;成都既定,先主领益州牧,以恢为功曹、书佐、主簿。后为亡虏所诬,引恢谋反,有司执送,先主明其不然,更迁恢为别驾从事。&quot;
        书佐部:《杨戏传》:&quot;永南名邵,广汉郪人也。先主定蜀后,为州书佐部从事。&quot;李恢(见上)、又《张翼传》:&quot;先主定益州,领牧,翼为书佐。&quot;
        功曹:李恢。
        议曹从事:《先主传》有议曹从事杜琼。
        治中从事:《黄权传》:&quot;先主为汉中王,犹领益州牧,以权为治中从事。&quot;《先主传》有治中从事杨洪。
        治中:彭漾;
        劝学从事:《先主传》有劝学从事张爽、尹默、谯周。
        儒林校尉:《周群传》:&quot;先主定蜀,署儒林校尉。先主欲与曹公争汉中,问群,群对曰:&quot;当得其地,不得其民也。若出偏军,必不利,当戒慎之。&quot;时州后部司马蜀郡张裕亦晓占候,而天才过群,裕字南和。谏先主曰:&quot;不可争汉中,军必不利。&quot;先主竟不用裕言,果得地而不得民也。遣将军吴兰、雷铜等入武都,皆没不还,悉如群言。于是举群茂才。&quot;此职魏、吴皆不设,蜀汉也仅见周群一人,可见此职系因人而设,实为秘书一类的官职。
        典学校尉:《来敏传》:&quot;先主定益州,署敏典学校尉,及立太子,以为家令。&quot;此职魏、吴不设,蜀汉也仅见来敏一人,当系因人而设,也是秘书一类的官职。
        从事祭酒:秦宓、程畿、何颜英、何宗。《先主传》有从事祭酒何宗。
        典曹都尉:《吕乂传》:&quot;初,先主定益州,置盐府校尉,较盐铁之利,后校尉王连请乂及南阳杜祺、南乡刘干等并为典曹都尉。&quot;
        侍中:《廖立传》:&quot;二十四年,先主为汉中王,征立为侍中。&quot;
        督军从事:费诗;
        州前部司马:费诗; 
        州后部司马:《周群传》:&quot;州后部司马蜀郡张裕亦晓占候,而天才过群。&quot;
        司马:庞羲;
        议郎:《孟光传》:&quot;先主定益州,拜为议郎,与许慈等并掌制度。&quot;
        司金中郎将:《张裔传》:&quot;为璋奉使诣先主,先主许以礼其君而安其人也,裔还,城门乃开。先主以裔为巴郡太守,还为司金中郎将,典作农战之器。&quot;
        盐府校尉(司盐校尉):《吕乂传》:&quot;初,先主定益州,置盐府校尉,较盐铁之利  ,后校尉王连请乂及南阳杜祺、南乡刘干等并为典曹都尉。&quot;
        邸阁:《邓芝传》:&quot;先主定益州,芝为郫邸阁督。&quot;《后主传》:&quot;十一年冬,亮使诸军运米,集于斜谷口,治斜谷邸阁。&quot;邸阁之称始见于三国,蜀汉、魏、吴皆设;后世一直延续至唐,为朝廷直属的大型粮仓。蜀汉时期见于记载的只有郫邸阁和斜谷邸阁。长官名邸督。《邓芝传》说:先主出至郫,与邓语,大奇之,擢为郫令,迁广汉太守。&quot;可见邸督的品级低于县令。
        汉中都督:建安二十四年(219)秋,刘备称汉中王后,还治成都。拔魏延为都督,镇汉中。当时魏延的头衔是&quot;督汉中镇远将军&quot;和&quot;汉中太守&quot;。
        郡太守:秦汉时期,郡守为二千石,蜀汉郡守拥有兵权。巴西太守张飞手握重兵。《张嶷传》:&quot;时郡内士人龚禄、姚伷位二千石,当世有声名,皆与嶷友善。建兴五年,丞相亮北住汉中,广汉绵竹山贼张慕等钞盗军资,劫掠吏民,嶷以都尉将兵讨之。&quot;
        益州太守:诸葛亮。
        蜀郡太守:《法正传》说:法正任蜀郡太守时,&quot;一餐之德,睚眦之怨,无不报复,擅杀毁伤己者数人。&quot;有人反映给诸葛亮,诸葛亮也不愿出面制止。
        巴郡太守:张裔、廖立。
        犍为太守:李严、杨洪。 
        梓潼太守:《霍峻传》:先主定蜀,嘉峻之功,乃分广汉为梓潼郡,以峻为梓潼太守、裨将军。
        广汉太守:张处仁、夏侯纂;广汉郡功曹:古朴;广汉郡主簿:王普;《秦宓传》:&quot;先主既定益州,广汉太守夏侯纂请宓为师友祭酒,领五官掾,称曰仲父。&quot;
        江阳太守:《彭羕传》:先主左迁羕为江阳太守
        汉嘉太守:黄元。
        蜀郡北部都尉:《陈震传》:&quot;蜀既定,为蜀郡北部都尉,因易郡名,为汶山太守,转在犍为。&quot;
        朱提太守:《杨戏传》:邓孔山名方,以荆州从事随先主入蜀。蜀既定,为犍为属国都尉,因易郡名,为朱提太守。&quot;
        成都县令:《马谡传》:&quot;以荆州从事随先主入蜀,除绵竹、成都令、越巂太守。&quot;
        绵竹县令:马谡。
        广都县长:蒋琬。
        什邡县令:蒋琬。
        郫县县令:邓芝。
作者: [楼主] admin    2011-04-06 15:02:37      回复

4 Re:[转载]蜀汉职官制度研究
        三、蜀汉地方职官系列

        蜀汉的政权组织基本上是承袭汉制。西汉武帝以后,州刺史遂成定制,并逐步由检察监督官吏演为一级政府机构。东汉晚期,汉朝庭采纳刘焉建议,行州牧之制。州一级政权竟略似割据一方的诸侯。蜀汉政府和当时的魏、吴政权-样,照搬了这种制度,其政府组织结构是:

        州--郡--县--乡
        朝廷都尉县--乡
        都督--郡--县乡

        蜀国在三国中最小,限于土地,政区不广。刘备任汉中王时,州一级的机构只设了益州府一个,称帝后实设了五个,即益州府、永安都督府、江州都督府、汉中都督府和庲降都督府,另外还有虚设的七州。从这里就可看出,当初为什么会有众多官员一而再、再而三的要求刘备称帝。 

        州级政区域实际只有益州和四个都督。另外,蜀于建兴七年与吴国盟约,交分天下,分得兖、冀,并、凉四州,皆设置州刺史,遥领其职,一度还曾设交州刺史,负责对两广等地区的事务,荆州、雍州二地与蜀土毗连,不少事务需专官处理,有时也设置了刺史。综上所述,蜀汉朝廷辖州、郡情况如下表,

        州、都督 辖 郡 情 况
        蜀汉朝廷 益 州 蜀郡、广汉、梓潼、阴平、南广、汶山、东广汉、江阳、汉嘉、宕渠、巴西、犍为
        永安都督 巴东、建平、固陵
        江州都督 巴郡、黔安、涪陵
        汉中都督 汉中、武都
        庲降都督 云南、牂柯、建字、兴古、永昌、朱提、越嶲
        州刺史:蜀汉国土狭小,实际上只有汉代益州的一州之地,后虽虚设一些遥领州,仍以益州刺史权位最重。刘备以后,先后执政的诸葛亮、蒋琬、费祎皆兼益州牧或刺史。蜀汉还多置遥领州刺史,一般说来是形同虚设,备员而已:兖州刺史(胡济、邓芝、宗预)、冀州刺史(张翼)、并州刺史(廖化)、凉州刺史(魏延)、交州刺史(李恢)、荆州刺史及雍州刺史(吴壹)。遥领刺史几乎不设属官。益州刺史属官有,治中从事、别驾从事、功曹从事、议曹从事、劝学从事、典学从事、部郡从事、督军从事、从事祭酒、从事、前部司马、后部司马、左部司马、右部司马、主簿、书佐等。 
        三国时期各国皆在边疆重镇设置都督,掌军政大权。蜀汉都督皆领兵屯守,又多兼州刺史、郡守诸职,驻镇一方,独当一面。都督的品级与州刺史相当。《霍峻传附子弋传》说弋为参军、庲降屯副贰都督,领永昌、建宁太守,《汉晋春秋》说晋灭蜀后,晋文王善之,即拜他为南中都督,委以本任。在这里,庲降都督与南中都督即一回事。《李恢传》:&quot;遂以恢为庲降都督,使持节领交州剌史,住平夷县。&quot;注:松之讯之蜀人,云庲降地名,去蜀二千余里,时未有宁州,号为南中,立此职以总摄之。晋泰始中,始分为宁州。
        汉中都督:魏延、吴壹、王平、胡济。
        江州都督:费观,李严、李丰,李福、邓芝。《李严传》:&quot;亮表严子丰为江州都督督军,典严后事。&quot;
        永安都督(巴东都督):李严、陈到、宗预、罗献、阎宇。
        关中都督:吴壹、傅佥。
        庲降都督:邓方、李恢、张翼、马忠、张表、阎宇;又由于此职较重,又设副贰都督(霍弋、杨戏)、参军等职。 
        郡太守:每郡一人,二千石。负责治民、进贤、决讼、检举奸恶等。东汉以降,习称郡守为府君,蜀汉亦然。如《张裔传》:&quot;张府君如瓠壶。&quot;属官:都尉、功曹掾、功曹史、五官掾、师友祭酒、督军从事、门下书佐、主簿等。蜀汉的郡太守亦有少数为遥领之职。

        蜀汉郡守简表
        姓名 所在郡 任职时间 备 考
        朱褒 牂牁 章武年间至建兴元年 《后主传》:&quot;建兴元年夏,牂牁太守朱褒拥郡反。&quot;
        张裔 益州郡 章武年间至建兴元年 《后主传》:&quot;益州郡有大姓雍闿反,流太守张裔于吴,据郡不宾,越嶲夷王高定亦背叛。&quot;《张裔传》:&quot;以裔为益州太守&quot;
        庞宏 涪陵 《庞统传》:&quot;统子宏,字巨师,刚简有臧否,轻傲尚书令陈祗,为祗所抑,卒于涪陵太守。&quot;
        法邈 汉阳 《法正传》:&quot;赐子邈爵关内侯,官至奉车都尉、汉阳太守。&quot;
        马谡 越嶲 《马良传附弟谡传》:&quot;良弟谡,除越嶲太守。&quot;
作者: [楼主] admin    2011-04-06 15:02:38      回复

5 Re:[转载]蜀汉职官制度研究
        陈震 蜀郡北部都尉、汶山 章武年间至建兴三年 《陈震传》:&quot;蜀既定,为蜀郡北部都尉,因易郡名,为汶山太守,转在犍为。&quot;
        董恢 巴郡 《董允传》注引《襄阳记》曰:&quot;董恢使吴,还未满三日,辟为丞相府属,迁巴郡太守。&quot;
        刘干 巴西 《吕乂传》:&quot;刘干官至巴西太守。&quot;
        杜祺 《吕乂传》:&quot;杜祺历郡守、监军、大将军、司马。&quot;
        王连 蜀郡 建兴元年之前 《王连传》:&quot;迁蜀郡太守、兴业将军,领盐府如故。&quot;
        王山 江阳 《王连传》:&quot;子山嗣,官至江阳太守。&quot;
        董和 建宁 《李恢传》:&quot;太守董和以习方土大姓,寝而不许。&quot;
        吕乂 巴西、汉中、广汉、蜀郡 
        《吕乂传》:&quot;迁巴西太守。丞相诸葛亮连年出军,调发诸郡,多不相救,乂募取兵五千人诣亮,慰喻检制,无逃窜者。徙为汉中太守,兼领督农,供继军粮。亮卒,累迁广汉、蜀郡太守。&quot;
        霍弋 永昌、建宁 《霍峻传附子弋传》:&quot;乃以弋领永昌太守,……,郡界宁静。……领建宁太守,还统南郡事。&quot;
        向朗 巴西、牂牁、房陵 《向朗传》:&quot;蜀既平,以朗为巴西太守,顷之转任牂牁,又徙房陵。&quot;
        正昂 益州 章武年间(221-223) 《张裔传》:&quot;益州郡杀太守正昂。&quot;
        杨洪 蜀郡 章武元年(221)、建兴元年(223)-? 
        《杨洪传》:&quot;亮于是表洪领蜀郡太守,众事皆办,遂使即真。建兴元年复为蜀郡太守、忠节将军,后为越骑校尉,领郡如故。&quot;
        黄元 汉嘉 ?-章武三年(221) 《杨洪传》:&quot;汉嘉太守黄元……举郡反,烧临邛城。&quot;
        何祗 汶山、广汉、犍为 
        《杨洪传》:&quot;门下书佐何祗,……数年为广汉太守,时洪亦尚在蜀郡。&quot;《益部耆旧传·杂记》:&quot;汶山夷不安,以祗为汶山太守,民夷服信。迁广汉。……转祗为犍为。&quot;
        王离 犍为 
        《益部耆旧传·杂记》:&quot;后有广汉王离,字伯元,亦以才干显。为督军从事,推法平当,稍迁,代祗为犍为太守,治有美绩,虽聪明不及祗,而文采过之也。&quot;
        镡承 《孟光传》&quot;太常广汉镡承&quot;句注引《华阳国志》曰:&quot;承字公文,历郡守、少府。&quot;
        陈术 《李撰传》:&quot;时又有汉中陈术,字申伯,亦博学多闻,著《释问》七篇、《益部耆旧传》及《志》,位历三郡太守。&quot;
        王平 汉中 建兴十二年-建兴十五年。 《王平传》:&quot;又领汉中太守。&quot;
        李恢 建宁、汉中 建兴七年、建兴九年 
        《李恢传》:&quot;建兴七年,以交州属吴,解恢刺史。更领建宁太守,以还居本郡。徙居汉中,九年卒。&quot;
        吕凯 云南 建兴三年 《吕凯传》:&quot;以凯为云南太守,封阳迁亭侯。会为叛夷所害,子祥嗣。&quot;
        吕祥 云南 建兴四年 同上
        阎芝 巴西 章武二年 《马忠传》:&quot;先主东征,败绩猇亭,巴西太守阎芝发诸县兵五千人以补遗阙。&quot;
         王伉 永昌 建兴三年 《吕凯传》:&quot;王伉亦封亭侯,为永昌太守。&quot;
        马忠 牂牁 建兴三年 《马忠传》:&quot;三年,亮入南,拜忠牂牁太守。&quot;
        张嶷 越嶲 
        《张嶷传》:&quot;时论欲复旧郡,除嶷为越嶲太守。&quot;《马忠传》:&quot;又越嶲郡亦久失土地,忠率将太守张嶷开复旧郡。&quot;《后主传》:&quot;建兴三年春,使越嶲太守张嶷平定越嶲郡。&quot;
        龚禄 越嶲 
        《张嶷传》:&quot;初,越嶲郡自丞相亮讨高定之后,叟夷数反,杀太守龚禄、焦璜。&quot;《杨戏传》:&quot;德绪名禄,为越嶲太守,随丞相亮南征,为蛮夷所害,时年三十一。&quot;
        焦璜 越嶲 同上
        邓芝 广汉 《邓芝传》:&quot;先主出至郫,与语,大奇之,擢为郫令,迁广汉太守。&quot;
        张翼 梓潼、广汉、蜀郡 《张翼传》:&quot;迁梓潼太守,累迁至广汉、蜀郡太守。&quot;
        杨戏 建宁、梓潼 
        《杨戏传》:&quot;……迁南中郎参军,副贰庲降都督,领建宁太守。以疾征还成都,拜护军监军,出领梓潼太守。&quot;
        陈光 朱提 《华阳国志》曰:&quot;密祖父光,朱提太守。&quot;
         费观 巴郡 章武年间 
        《杨戏传》:&quot;费宾伯名观,……先主既定益州,拜为裨将军,后为巴郡太守、江州都督,建兴元年封都亭侯,加振威将军。&quot;
        杨颙 巴郡 《襄阳记》曰:&quot;杨颙字子昭,杨仪宗人也。入蜀,为巴郡太守,丞相诸葛亮主簿。&quot;
作者: [楼主] admin    2011-04-06 15:02:38      回复

6 Re:[转载]蜀汉职官制度研究
        辅匡 巴郡 《杨戏传》:&quot;辅元弼名匡,襄阳人也。随先主入蜀。益州既定,为巴郡太守。&quot;
        刘邕 江阳 《杨戏传》:&quot;刘南和名邕,义阳人也。随先主入蜀。益州既定,为江阳太守。&quot;
        习祯 广汉 《杨戏传》:&quot;习文祥名祯,随先主入蜀,历雒、郫令,广汉太守。&quot;
        王嗣 汶山 
        《杨戏传附王嗣、常播、卫继传》注引《益部耆旧杂记》载:&quot;王嗣字承宗,举孝廉,稍迁西安围督、汶山太守,加安远将军。&quot;
        马齐 广汉 建兴年间 《杨戏传》:&quot;马承伯名齐,建兴中,从事丞相掾,迁广汉太守,复为参军。&quot;
        张毣 《张裔传》:&quot;建兴八年卒。子毣嗣,历三郡守监军。毣弟都,太子中庶子。&quot;
        李福 巴西 建兴元年 
        《杨戏传》:&quot;李孙德名福,建兴元年,徙巴西太守,为江州督、扬威将军,入为尚书仆射,封平阳亭侯。&quot;
        李骧 广汉 《杨戏传》:&quot;李福子骧,字叔龙,亦有名,官至尚书郎、广汉太守。&quot;
        姚伷 广汉 建兴元年 《杨戏传》:&quot;姚伷字子绪,建兴元年,为广汉太守。&quot;
        李邈 犍为 《杨戏传》注:&quot;邵兄邈,为犍为太守。&quot;
        王士 宕渠、益州 
        《杨戏传》:&quot;义强名士,从先主入蜀后,举孝廉,为符节长,迁牙门将,出为宕渠太守,徙在犍为。会丞相亮南征,转为益州太守,将南行,为蛮夷所害。&quot;
        属国都尉:蜀汉早期承袭东汉旧制,曾在边疆设属国,与郡平级。其首长为都尉,比郡守略低。不久即取消属国,改其为郡,属国都尉也随之转为郡守。《先主传》说:&quot;其郡国太守、相、都尉、县令、长,三日便除服。&quot;《陈震传》:&quot;蜀既定,为蜀郡北部都尉,因易郡名,为汶山太守。&quot;《杨戏传》:&quot;蜀既定,为犍为属国都尉,因易郡名,为朱提太守。&quot;
        郡都尉:位次郡守,比二千石,掌管郡属兵事,备盗贼。《张嶷传》:&quot;建兴五年,……广汉绵竹山贼张慕等钞盗军资,劫掠吏民,嶷以都尉将兵讨之。&quot;《邓芝传》:&quot;十一年,涪陵国人杀都尉反叛,芝率军征讨。&quot;
        关都尉:负责关塞防守。
        县令、县长:秦汉旧制,县令与县长有别。《汉书·百官公卿表》说:&quot;万户以上为令,秩千石至六百石。减万户为长,秩五百石至三百石。皆有丞、尉,秩四百石至二百石,是为长吏。百石以下有斗食、佐史之秩是为少吏。&quot;蜀汉时期,仍有县令与县长之别。《先主传》载诸葛亮上言于后主曰:&quot;其郡国太守、相、都尉、县令、长,三日便除服。&quot;《张翼传》说张翼:&quot;先主定益州,领牧,翼为书佐。建安末,举孝廉,为江阳长,徙涪陵令,迁梓潼太守,累迁至广汉、蜀郡太守。&quot;张翼先当县长,然后升为县令。《蒋琬传》说:&quot;琬以州书佐随先主入蜀,除广都长。&quot;也是先从小县做起。大县设县令一人,千石(或六百石);小县设县长一人,三百石。大县还设县丞一人,四百石。县尉,大县二人,小县一人,二百石。各乡置有秩三老,百石,小乡置有秩啬夫一人,亦百石。
        蜀汉的辖地大体限于秦汉时期的&quot;西南夷&quot;地区、或者说是汉代的益州地区。在这快土地上,秦置三郡约五十县,西汉置八郡一百零三县、东汉置十二郡一百一十八县、蜀汉至少置有二十七郡、一百七十县。蜀汉在东汉的基础上又新增十五郡、五十二县,增郡数的比例超过一倍,增县约30%,增郡的比例远大于增县。新增如此多郡县主要有三个因素:一是为了凑够一个国家的架子,虽明知自己比魏、吴地小民寡,仍试图以多搭架子来提高声威,这从增郡的比例远大于增县这一统计中更能清楚地看出;二是为了增加额员,以满足庞大的官僚集团之需;三是边地较过去更进一步开发,需增加郡县以加强管理。
作者: [楼主] admin    2011-04-06 15:02:38      回复

7 Re:[转载]蜀汉职官制度研究
        四、蜀汉职官制度概论

        为什么三国中蜀汉政权最先灭亡?这当然有诸多原因,在职官制度中也能找到因素,有的甚至是极重要的因素。 

        (一)蜀汉官制多承汉制
        1、选官入仕制度仍承袭了汉代旧制、特别是东汉的察举征辟旧制,重名节胜于重才干。《杨戏传》注引《益部耆旧杂记》有常播&quot;举孝廉,除郪长&quot;,《张翼传》有张翼&quot;举孝廉,为江阳长&quot;、《蒋琬传》有蒋琬&quot;举茂才,琬固让……&quot;等记载,证明蜀汉确实继承了东汉的察举制度。按东汉旧制,郡府察孝廉,州府举茂才。茂才远高于孝廉。但蜀汉所处时代与两汉已大有变化,其中较突出的是地方豪族经济高度发展。在蜀中的具体反映是&quot;大姓&quot;普遍兴起。他们在政治、经济、甚至武装上都拥有相当实力。为保护既得利益,豪族势力要求参加国家管理。面对这种历史趋势,当时魏、蜀、吴三国作出了三种不同的选择。
        魏国选择了&quot;九品中正制&quot;(由朝廷选拔各地&quot;贤有识鉴&quot;的大族名士为一郡或一地之&quot;中正&quot;,推荐其同籍士人,分为九品,朝廷据此授官),公开、大胆地改革旧的官制,从制度上保证了豪族的入仕之途。曹魏(西晋)最后能一统天下,与这种改革当有很大关系。东吴虽未从官制上进行大的改革,但主要依靠江南土著豪族管理国家,仍能得到土著豪族势力的普遍支持;在每遭外侵的关键时刻,豪族多能站出来保护自身和国家利益,故其政权能多次击败曹魏和蜀汉的进攻。蜀汉选择汉代旧制,其实质是依靠外来势力(主要是荆楚集团),在巴蜀内地(主指四川盆地内)排挤和有控制地使用益州土著豪族大姓。蜀汉无视益州土著的巨大实力和潜力,未能从职官制度上为其拓开入仕的途径,造成蜀汉中、后期人才严重匮乏,所谓&quot;蜀中无大将,廖化当先锋&quot;便是其生动写照,这也是其在三国竞争中最先灭亡的重要原因之一。
        2、蜀汉朝廷承袭了东汉&quot;事归台阁&quot;的管理体制。早在刘备任汉中王时,就设置了尚书台。章武元年,诸葛亮以丞相录尚书事,假节,总管军国大事,同样品级的司徒许靖无加衔,则很少过问政事,如同虚设。蒋琬、费祎先后以大将军录尚书事,皆总管军国大事。皇帝出征时,尚书令率行台以随。日常事务,尚书令向有录尚书衔的上公请示,即有录尚书衔的上公直接管理尚书台。东汉以降,三公虚设,事归台阁,蜀汉体制亦承此风,有录尚书事衔的上公正是利用尚书台这个机构来控制朝廷,近而左右皇帝。法正、刘巴、李严、陈震、蒋琬、费祎、董允、吕义、陈祗、董厥、樊建等人先后曾担任过尚书令。尚书令品级虽不太高,但却控制着朝廷实权。尚书令地位之尊,可从刘备托孤时,丞相诸葛亮与尚书令李严共同受托,以及诸葛亮死后,先后执政的蒋琬、费祎皆为前任尚书令等事中看清。
        3、蜀汉职官的品秩仍承袭汉制。《蜀书·郤正传》言郤正为秘书令,&quot;是以官不过六百石,而免于忧患&quot;,可证蜀汉也承袭了汉代的品秩制度。品秩:凡是中二千石官吏的丞为比千石,真二千石官吏的丞,长史为六百石,比二千石官吏的丞为比六百石,令,相为千石者,其丞、尉为四百石,令、相为六百石者,其丞、尉为三百石,长、相为四百石及三百石者,其丞、尉皆二百石。诸侯、公主家丞秩皆比百石;诸边障塞尉、诸陵校尉长皆二百石,有常例者不置秩。 

        (二)丞相的设立及其变化
        蜀汉仅在早期设丞相之职,任相之人也仅限于诸葛亮一人,共十四年。相比之下,曹魏、东吴则长期设相,有的还设左丞相、右丞相、副丞相等。蜀国设相时间明显短于魏、吴,这是很值得注意的。究其原因,主要当与诸葛亮在世时,丞相权限过大,并与帝权发生了冲突有关。诸葛亮死后,蜀汉朝廷立即取消了丞相之职,继任者蒋琬不再担任丞相,先以迁大将军,录尚书事名义执政,次年以大司马录尚书事名义执政。从本文所列相府和大司马府属员的比较可以看出,后者的属员少得多,原丞相的一些权限已被其它职能部门分割。蒋琬之后,又取消大司马之职,费祎仅以大将军录尚书事名义执政。从丞相、大司马相继被取消的历程看,后主刘禅试图削弱相权、加强帝权的意愿非常明显,唯因时逢三国鼎立,竞争激烈,而自己才能有限,其功效不显而己。蜀汉相职的变化,为重新评价在蜀汉皇帝宝座上坐了四十年之久的后主提供了重要线索。
作者: [楼主] admin    2011-04-06 15:02:38      回复
123

8 Re:[转载]蜀汉职官制度研究
        (三)官宦子弟入仕太便
        蜀汉职官制度的另一特点是:为了确保外来势力集团的利益,对来自荆楚统治阶级的子弟入仕提供了太优越的保证。蜀汉下一代普遍不如老一代。刘备的三个儿子,刘禅、刘永、刘理或低能昏庸,或毫无建树。诸葛亮之子诸葛瞻,十七岁与公主成婚,从官拜骑都尉起,三十五岁时出任行都护卫将军,平尚书事,进入最高统治层,可实际却无力胜任自己的职责。景耀六年,邓艾奇取江油,诸葛瞻督诸军拒敌,至涪(今绵竹)停住不进。尚书郎黄崇(黄权之子)屡劝宜急速前进,据险以阻,不让敌军进入平原。此乃常识,诸葛瞻却犹豫未纳。结果邓艾军长驱而前,蜀军无力阻挡。蜀军退至绵竹后,本该据城死守,或可阻敌。四十多年前,刘备取蜀之时,刘璋子刘循在这附近坚守雒城一年,便是一例。现在,只要诸葛瞻能在绵竹、或雒城坚守十天半月,形势即可大变。但当邓艾&quot;遣书诱瞻&quot;时,诸葛瞻却勃然大怒,斩使出城,一战即败,终致身死军散,让邓艾军直扑成都,葬送了蜀汉。其他开国元勋子弟,虽然无德无能,但大体都担任了过高的职务。如下表: 
        姓名 长辈及其关系 职务、建树、事迹 备考
        张遵 张飞孙 尚书。随诸葛瞻死于绵竹。 《张飞传》
        关统 关羽孙 虎贲中郎将。无事迹可考。 《关羽传》
        关彝 关羽孙 虎贲中郎将。无事迹可考。 《关羽传》
        马承 马超子 嗣父爵为侯。无事迹可考。 《马超传》
        赵统 赵云子 嗣父爵官至虎贲中郎,督行领军,无事迹可考。 《赵云传》
        赵广 赵云次子 牙门将,随姜维沓中,临阵战死。 《赵云传》
        诸葛尚 诸葛亮孙 随父俱死绵竹。 《诸葛亮传》
        诸葛京 诸葛亮孙 蜀亡后被内迁河东。 《诸葛亮传》
        法邈 法正子 奉车都尉、汉阳太守、关内侯,无事迹可考。 《法正传》
        麋威 麋竺子 虎贲中郎将,无事迹可考。 《麋竺传》
        麋照 麋竺孙 骑都监,无事迹可考。 《麋竺传》
        马秉 马良子 骑都监,无事迹可考。 《马良传》
        陈济 陈震子 嗣父爵为亭侯,无事迹可考。 《陈震传》
        吕辰 吕乂子 成都县令,无事迹可考。 《吕乂传》
        吕雅 吕乂传 谒者,有文才,著《格论》十五篇。 《吕乂传》
        向条 向朗子 御史中丞,降晋后为江阳太守。 《向朗传》
        向宠 向朗侄 中部督、典宿后卫。夷陵兵败,所带兵营独保全。延熙三年,征汉嘉时死。 《向朗传》
        霍弋 霍峻子 庲降副都督,参军,威震南中。 《霍弋传》
        蒋斌 蒋琬子 绥武将军、汉城护军,钟会取蜀至汉城,与其通信,回信。随后主降邓艾,被待以交友之礼。后在成都被乱兵杀。 《蒋琬传》
        蒋显 蒋琬子 太子仆,降邓艾后,在成都被乱兵杀。 《蒋琬传》
        费承 费祎子 嗣父爵为侯,黄门侍郎,无事迹可考。 《费祎传》
        费恭 费祎子 尚公主,尚书郎,一时显名,早卒。 《费祎传》
        习忠 习文祥 尚书郎。 《杨戏传》
        张毣 张裔子 嗣父爵,历三郡守监军。 《张裔传》
        张都 张裔子 太子中庶子,无事迹可考。 《张裔传》
        邓良 邓芝子 袭父爵,尚书郎,降晋后为广汉太守 《邓芝传》
        总的看来,上述开国元勋的子孙们虽未发展为纨袴子弟,但平庸低能、无所建树之辈居多,只有极少数(如向氏、霍氏)差与父辈媲美。他们没有能力挑起老一代交下的担子。但蜀汉的开国元勋们,蜀汉的制度,却硬要把这副重担压在他们身上,结果既毁了国家,又害苦了这些儿孙们。如果在天下一统的和平时期,其弊端尚难以即见。但在天下纷争,彼此生死拼斗之时,很快就会导致国亡族灭。反观当时曹魏,孙吴,虽然也存在开国元勋的子弟们一代不如一代的问题,但曹魏通过&quot;九品中正制&quot;,东吴通过依靠土著豪族的用人途径,能不断地从土著势力中补充新鲜血液,所以曹魏,东吴都能长保人才济济、新人辈出之势。

        (四)文官武称
        蜀汉职官的一大特征文官武称,这也是纳一切入战争轨道的一种反映。汉制,将军皆负责征伐,即皆为武将。至蜀汉时,将军又成为一种加衔。军师将军之称,在诸葛亮之前,仅见东汉初期&quot;左于为军师将军&quot;(《后汉书·邓禹传》),仅为暂时而用。《诸葛亮传》说:&quot;成都平,以亮为军师将军,署左将军府事。先主外出,亮常镇守成都,足食足兵。&quot;在一般观念中,军师只是谋士,不便直截出面执政,加上将军二字,就名正言顺了。其次,在一般观念中,军师只是文官,这在战争年代,算不得美名,加上将军二字,武气就重了。蜀汉由于有了诸葛亮这个表率,许多文官都有武称。如杜琼本系文官,却有&quot;左中郎将&quot;之称。法正、孙乾、吴壹、许靖、伊籍、简雍、来敏等人,皆有将军头衔。郡守多由将军兼任。《霍峻传附子弋传》:&quot;以弋领永昌太守,……迁监军翊军将军,领建宁太守,还统南郡事。&quot;这种加衔有时也是权力对抗、权术平衡的需要。《陈祗传》说:&quot;陈祗以侍中守尚书令,加镇军将军,大将军姜维虽班在祗上,常率众在外,希亲朝政,祗上承主指,下接阉竖,深见信爱,权重于维。&quot;便是一典型例子。

        (五)高位低职普遍
        蜀汉仿秦汉制度,按国家建制设官,而实际上的职能部门却没有这么多,许多官位高的人,不得不担任相对较低的职位。《宋史·职官志》:&quot;宣和以后,官高而仍旧职者谓之领,官卑而职高者谓之视。&quot;实际上这种情况在蜀汉政权中十分普遍。这个习俗首先是从刘备开始的:&quot;成都既定,先主领益州牧。&quot;《先主传》有&quot;左将军长史领镇军将军臣许靖&quot;,《王连传》说王连&quot;迁蜀郡太守、兴业将军,领盐府如故。&quot;《秦宓传》:&quot;先主既定益州,广汉太守夏侯纂请宓为师友祭酒,领五官掾,称曰仲父。&quot;《邓芝传》:&quot;亮卒,迁前军师前将军,领衮州刺史。&quot;《王连传》:&quot;建兴元年,拜屯骑校尉,领丞相长史,封平阳亭侯。&quot;《向朗传》:&quot;后主践阼,为步兵校尉,代王连领丞相长史。&quot;《李恢传》:&quot;遂以恢为庲降都督,使持节领交州剌史,住平夷县。&quot;《吕乂传》:&quot;徙为汉中太守,兼领督农,供继军粮。&quot;《杨洪传》:&quot;亮于是表洪领蜀郡太守,众事皆办,遂使即真。建兴元年复为蜀郡太守、忠节将军,后为越骑校尉,领郡如故。&quot;《李恢传》:&quot;建兴七年,以交州属吴,解恢刺史。更领建宁太守,以还居本郡。&quot;《王平传》:&quot;又领汉中太守。&quot;《杨戏传》:&quot;……迁南中郎参军,副贰庲降都督,领建宁太守。以疾征还成都,拜护军监军,出领梓潼太守等。&quot;
作者: [楼主] admin    2011-04-06 15:02:38      回复

9 Re:[转载]蜀汉职官制度研究
其中第二部分是蜀汉王朝职官系列,发表时系统提示要审核之后才能发表,我等等看,如果今天还没有发表出来,那我再补上。
作者: [楼主] admin    2011-04-06 15:02:38      回复

10 Re:[转载]蜀汉职官制度研究
        二、蜀汉王朝职官系列

        章武元年(221)夏四月,刘备即皇帝位于成都武担之南;大赦,改年号;&quot;以诸葛亮为丞相,许靖为司徒,置百官;立宗庙,祫祭高皇帝以下。&quot;以此为标志,开始了蜀汉王朝的职官系列。

        丞相:掌丞皇帝,助理万机。章武元年置,刘备时未曾设置相府(国事多直接由刘备决定)。刘禅一接位便在建兴元年开设丞相府,军国事无论大小皆由相府决定。诸葛亮死后,即罢削此职,不再设丞相。属官:军祭酒:魏国亦设此职,名军师祭酒;吴未设。《来敏传》:&quot;丞相亮住汉中,请为军祭酒、辅军将军,坐事去职。&quot;中军师一人。魏设此职,吴未设。《刘琰传》:&quot;后主立,封都乡侯,班位每亚李严,为卫尉中军师后将军,迁车骑将军。&quot;《杨仪传》:&quot;仪至,拜为中军师,无所统领,从容而已。&quot;《后主传》:&quot;十三年春正月,中军师杨仪废徙汉嘉郡。&quot;前军师一人。《刘琰传》:&quot;建兴十年,与前军师魏延不和,言语虚诞,亮责让之。&quot;《邓芝传》:&quot;亮卒,迁前军师前将军,领衮州刺史,封阳武亭侯,顷之为督江州。&quot;后军师一人。《费祎传》:&quot;亮卒,祎为后军师。&quot;《杨仪传》:&quot;时人畏其言语不节,莫敢从也,惟后军师费祎往慰省之。&quot;长史-人,千石,管理相府诸曹事务。诸葛亮在《出师表》中说:&quot;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quot;《陈震传》:诸葛亮与长史蒋琬、侍中董允书曰……。《后主传》:&quot;征西大将军魏延与丞相长史杨仪争权不和,举兵相攻,延败走。&quot;《王连传》:&quot;建兴元年,拜屯骑校尉,领丞相长史,封平阳亭侯。&quot;《向朗传》:&quot;后主践阼,为步兵校尉,代王连领丞相长史。&quot;留府长史一人,丞相外出,则负责相府事务等。《姜维传》:&quot;亮与留府长史张裔、参军蒋琬书曰……。&quot;《后主传》:&quot;以丞相留府长史蒋琬为尚书令,总统国事。&quot;司马一人,千石,负责相府卫队,警卫丞相等;从事中郎,千石,参与谋议军国之事;主簿、记录,审阅各种文书等事;参军,平时参与谋议,战时可为督军;西曹掾,负责选举和推荐人才;又设令史;东曹掾,属;仓曹掾,负责仓谷之事;记室,门下督。
        大司马:上公,掌武事。刘备为汉中王时曾自为大司马,称帝后不欲分军权于他人,不再置此职;诸葛亮为相时,集军权于一身,也未置此职。诸葛亮死后,延熙二年,蒋琬累迁为大司马,开设官府,政事多由此出。府属:长史一人,千石,管理诸曹;司马一人,千石,主兵卫府;主簿一人,省录众事;军谋掾,车曹掾。蒋琬死后,又罢削大司马之职,可见此职与帝权及其它重职已有矛盾。丞相、大司马依次被罢削的事实,说明后主曾试图加强帝权。
        太尉:汉制,太尉掌武事。蜀以丞相诸葛亮掌武事,太尉之职备员而已。《三国志·蜀书·二主妃子传》载诸葛亮上言说:&quot;臣请太尉告宗庙,布露天下,具礼仪别奏&quot;。证明蜀汉确曾设过太尉。但太尉的担任者甚至不见于《三国志·蜀书》,可见此职如同虚设。《新唐书·宰相世系表》说上官胜曾为蜀汉太尉。蜀汉此职不常置,可能在罢丞相同时罢此职。
        司徒:汉制负责民事(西汉后期与东汉时常以此职替丞相)。章武元年许靖由汉中王太傅迁任此职,次年卒后不再设此职。蜀汉民事实际上亦归丞相处理,此职备员而已。
        以上皆上公。秦汉官制有三公之设,东汉名义上司徒当丞相,与司空、太尉共掌国政,而实际上则权归台阁。蜀汉从集权的需要和实际出发,不足设三公。章武初有丞相、太尉、司徒,缺御史大夫,章武二年后不再设司徒;蒋琬执政时,有大司马,无大司空、大司徒。从费祎执政起,以大将军执政,不再设&quot;三公&quot;。
        尚书令:秦、西汉为少府属官,掌奏章文书。东汉政归台阁,尚书令成为仅对君主负责的总揽一切政令的首脑。入三国后,各国吸取东汉后期的教训,尚书令的职权有所削弱。诸葛亮时,蜀汉以丞相在百官中最尊,李严虽为尚书令而职权不大。《先主传》:&quot;先主病笃,托孤于丞相亮,尚书令李严为副。&quot;诸葛亮逝世后,尚书令的职权立即大起来,又回到了东汉后期的轨道。《后主传》:&quot;以丞相留府长史蒋琬为尚书令,总统国事。&quot;蒋琬以丞相留府长史的身份担任尚书令后,便可总揽国事,为百官之首。
作者: [楼主] admin    2011-04-06 15:02:38      回复

11 Re:[转载]蜀汉职官制度研究
        大将军:负责统率军队及征伐。刘备、诸葛亮时集军权于己身,不设此职。蒋琬执政之初为尚书令,欲以此职总管全国军国大事则&quot;名&quot;不太正,蜀中可能还有一些议论。当时,丞相之职又已罢削,于是便参照西汉武帝以后大将军执政的前例,新设大将军。蒋琬于次年担任此职,于次年再迁为大司马。延熙元年,费祎亦由尚书令迁此职,负责军国大事。姜维、董厥后亦任此职。景耀元年,又分置右大将军,阎宇曾任此职。府属:司马一人,千石;主簿一人,省录众事;参军、东曹掾-人。
        骠骑将军:马超、李严、吴班、(右)胡济。
        车骑将军:张飞、刘琰、吴壹、邓芝、夏侯霸、(左)张翼、(右)廖化。有的置参军、营都督、帐下将(帐下督)等属官
        卫将军:姜维、诸葛瞻。 
        军师将军:《诸葛瞻传》:其明年为羽林中郎将,屡迁射声校尉、侍中、尚书仆射,加军师将军。
        抚军将军:《蒋琬传》:八年,代裔为长史,加抚军将军。
        征西将军:黄忠、魏延、姜维、张翼、宗预。
        征南将军:赵云、刘巴、姜维。
        征北将军:申耽、夏侯霸。
        镇军(大)将军:为加衔。《宗预传》:宗预病后,还成都&quot;为镇军大将军,领兖州刺史。&quot;两个都是虚职。《陈祗传》:&quot;祗又以侍中守尚书令,加镇军将军,大将军姜维虽班在祗上,常率众在外,希亲朝政。祗上承主指,下接阉竖,深见信爱,权重于维。&quot;
        镇东将军:赵云。 
        镇南将军:辅匡、马忠、张冀。
        镇西将军:姜维、胡济。
        镇北将军:黄权、魏延、王平。有的置参军为属官。
        安南将军:马忠、霍弋。
        平西将军:马超。
        平北将军:马岱。
        前将军:关羽、李严、袁琳、邓芝、胡济。有的置主簿属官。
        后将军:黄忠、刘琰、吴班、吴壹、刘邕、宗预、姜维。
        左将军:马超、吴壹、向郎、句扶、郭修。
        右将军:张飞、高翔、辅匡。
        征虏将军:张飞。 
        镇军将军:许靖、赵云、陈祗、王嗣。
        辅国将军:董厥、董允。
        辅汉将军:李严、张裔。
        振威将军:费观。
        扬威将军:李福、刘敏。
        奋威将军:马忠。
        扬武将军:法正、邓芝。
        安远将军:邓方、王嗣。
        昭德将军:简雍。
        荡寇将军:《张嶷传》:&quot;嶷至,拜荡寇将军。&quot;
        讨逆将军:吴壹。
        讨寇将军:王平。
        讨虏将军:黄忠、上官雝。
        秉忠将军:孙乾。
        建义将军:阎晏。
        奉义将军:姜维。
        忠节将军:杨洪。
        建信将军:申仪。
        安汉将军:糜竺、李恢、王平、李邈。
        镇远将军:赖恭、魏延,
        执慎将军:来敏。
        抚戎将军:张嶷。 
        绥武将军:蒋斌。 
        翊武将军:诸葛攀。
        兴业将军:李严、王连。
        副军将军:刘封。
        翊军将军:赵云、霍弋。
        辅军将军:来敏。
        昭文将军:《伊籍传》:伊籍&quot;后迁昭文将军,与诸葛亮、法正、刘巴、李严共造《蜀科》。&quot;
        牙门将军:魏延、王平、向宠、龚禄、王士、句安、李歆。赵广、刘林、王冲、张嶷。
        偏将军:赵云、黄权、张裔、费祎、许允、爨习、刘敏。
        裨将军:李严、费祎、霍峻、王平、杜义。
        将军:吴兰、雷铜、吴班、冯习、陈式、张南、陈留、句安、李韶、傅士仁、郑绰、张休、李盛、黄袭、张尉、辅匡,赵融、廖淳、傅彤等。 
        将:詹晏、陈凤、姚静、郑他、王林。 
        蜀汉军制多本汉制。大将军、骠骑将军、车骑将军、卫将军的地位与三公相等。刘备过去曾任左将军,蜀汉左将军的地位较高,与三公相等。&quot;征&quot;&quot;镇&quot;中,资历深者可加&quot;大&quot;字,如魏延、张翼、宗预曾为征西大将军,马忠、张翼曾为镇南大将军,宗预为镇军大将军。魏制,四&quot;镇&quot;地位次于四&quot;征&quot;,蜀汉却不一定,赵云就曾由征南将军升迁为镇东将军,后又因失利箕谷被贬为镇军将军。将军,或为加衔,马忠曾以庲降都督加奋威将军之号,刘敏以汉中左护军加扬威将军,法正以蜀郡太守、邓芝以中监军加扬武将军。其它将军名号或无定制,可因时因地因事而随时命名。汉制,将军皆负责征伐,即皆为武将;蜀汉却有文官为将军者,如法正、孙乾、吴壹、许靖、伊籍、简雍、来敏等人,仅是品级、位衔而已。
作者: [楼主] admin    2011-04-06 15:02:39      回复

12 Re:[转载]蜀汉职官制度研究
        光禄大夫:比二千石。负责顾问应对,无常事,唯诏命所使。来敏、谯周曾任此职。刘禅降魏,便是&quot;用光禄大夫谯周策,降于艾&quot;(《后主传》),可见此职亦很重要。
        太常:中二千石。负责国家有关礼仪、祭祀等事;每选试博士,则上奏被选者的能力强否;每月朔晦,察行陵庙。首任太常赖恭,据《先主传》,曾与诸葛亮、关羽、张飞、黄忠、法正、李严等共同上书,请刘备称帝。其后,王谋由少府升任太常,杜琼、镡承、张峻等人曾任此职。杜琼由左中郎将而任大鸿胪,再任太常。张峻是最后一任太常,刘禅投降时,曾命张峻去通知姜维。太常属官:博士,比六百石,负责以五经教授子弟;太史令一人,六百石:负责天时、星历、良日、时节,禁忌、记录瑞应灾异。蜀太史令事迹不多,景耀元年,史官言景星见,大赦改元(《三国志》卷33《蜀书·后主传》)据《晋书·律历志》,蜀汉仍实行汉代四分历。高庙令一人,昭烈帝庙令一人,负责守庙诸事。惠陵(昭烈帝)园邑令一人,南陵(敬哀皇后)园邑令一人,六百石,负责守陵园等事。 
        光禄勋:一人,中二千石。负责宿卫宫殿,门户典谒诸事,黄权、王柱、李严、向郎、裴隽等曾任此职。属官:五官中郎将-人,比二千石负责五官郎。中郎,比六百石;郎中:比三百石。左中郎将,一人,比二千石,负责左署郎;右中郎将,一人,比二千石,负责右署郎。南中郎将,一人,比二千石;北中郎将,一人,比二千石;虎贲中郎,一人,比二千石,负责虎贲宿卫;羽林左右部督,各一人,负责羽林郎;羽林监,一人;虎步监、虎骑监各一人,负责宿卫士;奉车都尉(法邈、卫继、黄皓)、,比二千石,负责御乘舆车(可用宦官,黄皓曾任此职);驸马都尉,比二千石,负责驸马诸事务;骑都尉,比二千石,监羽林从骑;太中大夫,千石,中散大夫、谏议大夫、议郎皆六百石,皆负责顾问应对,无常事;谒者,若干人,四百石,掌小拜授及百官报章;黄门令,-人,六百石,负责宫中诸宦者;黄门丞,-人,二百石。
        卫尉:-人,中二千石。负责宫门卫士、宫中徼巡事。刘琰、陈震曾任此职。
        太仆:一人,中二千石。负责皇帝的车马等事务;天子外出大驾,则执驭。蒋显曾任此职。
        大理:一人,中二千石。负责平狱执法判罪等。凡郡国不知如何判决的罪行,皆上交大理处理。西汉景帝十六年更名廷尉为大理,武帝建元四年复为廷尉,哀帝元寿二年复为大理,后汉时期更名为廷尉。三国时期,魏国初为大理(见《魏都赋》注),黄初元年改名廷尉,东吴最初也叫大理,后来又改为廷尉(《三国志》卷52《吴书·顾雍传》。)蜀汉一开始就叫大理。《华阳国志·刘先主志》说刘备欲东伐,广汉秦宓上陈天时必无其利,先主怒,絷之于&quot;理&quot;。《三国志·蜀书·刘琰传》也说&quot;不致之于&#39;理&#39;&quot;。理即大理之略称。
        大鸿胪:一人,中二千石,掌朝贺庆吊的赞导相礼。何宗、杜琼曾任此职。
        宗正:一人,中二千石。负责班序记录宗室嫡庶之位次,及亲属关系的远近。郡国每年把宗室名籍士报宗正。掌管皇帝宗室的各种事务。宗室有犯法当判髡刑以上者,应先报宗正知道,由宗正上报有关部门或皇帝后最后决定。蜀之宗正,文献漏载。后主入洛阳时,刘氏宗室受封者多达数十人,过去必需宗正管理其事务。宗正为汉九卿之一,既然其它各卿皆已设置,此职亦无不置的道理。驸马都尉(邓良)、骑都尉(马秉、谯周、诸葛瞻)或为其属官。 
        大司农:一人,中二千石。负责全国有关钱谷金帛诸货币的各项事务。秦宓、孟光等人曾任此职。
        少府:一人,中二千石。负责收支、购办、生产宫中服御诸物、衣服、宝货、珍膳之类。王谋、镡承曾任此职。
        执金吾:一人,中二千石。负责处理宫外非常水火之事;每月三次绕行宫外。负责兵器。尹赏曾任此职。 
        长乐少府:后主建兴元年尊母穆皇后为皇太后,称长乐宫、设置此职,负责长乐宫的服御诸物、衣服、宝货、珍膳之类。
作者: [楼主] admin    2011-04-06 15:02:39      回复

13 Re:[转载]蜀汉职官制度研究
        以上为众卿,政府之重臣。太常、光禄勋、卫尉,太仆、大理(廷尉)、大鸿胪、宗正、大司农、少府为汉之九卿,每卿皆有众多属官。蜀汉简政,卫尉以后七卿,其属官或多被删削,或文献失载,皆无考;从设置属官的情况看,蜀汉政府在九卿中特别重视太常、光禄勋。
        大长秋:一人,二千石。负责奉宣中宫之命;凡朝廷给赐皇室宗亲及宗亲当谒见皇帝者,具体办理有关通知,随中宫外出。许慈、来敏、梁虔曾任此职。 
        太子太傅:诸葛亮曾兼此职。
        侍中:比二千石。负责宾赞礼仪;皇帝外出时随从护驾,负玺陪乘,日常备帝切问近对,拾遗补阙。诸葛亮在《出师表》中曾说:&quot;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quot;(《三国志》卷35《蜀书·诸葛亮传》)便反映了其职能。廖立、马良、郭演、关兴、郭悠之、费祎、宗预、诸葛瞻、董允、陈祗、樊建、张绍等人曾任此职。属官:中常侍,比二千石。负责侍卫皇帝左右,从帝入内宫,赞导宫内诸事、顾问应对。给事黄门侍郎,六百石。侍从皇帝左右,关通宫内外,与侍中一道出入内宫,近侍帷幄,省阅检查尚书上报的文书等。黄门丞,随帝出入。 
        录尚书事(或曰&quot;平尚书事&quot;):无定员,公卿的加衔,无所不统。早在刘备任汉中王时,就设置了尚书台。章武元年,诸葛亮以丞相录尚书事,假节,总管军国大事,同样品级的司徒许靖无加衔,则很少过问政事,如同虚设。蒋琬、费祎先后以大将军录尚书事,皆总管军国大事。后因加强帝权的需要,此衔地位略降,镇南大将军马忠、卫将军诸葛瞻、辅国大将军董厥皆录尚书事,权虽较重,却无力总管军国之事。尚书令,一人,千石,负责选署及奏下尚书文书众事,总典纲纪,无所不统,其机构叫尚书台。皇帝出征时,尚书令率行台以随。日常事务,尚书令向有录尚书衔的上公请示,即有录尚书衔的上公直接管理尚书台。东汉以降,三公虚设,事归台阁,蜀汉体制亦承此风,有录尚书事衔的上公正是利用尚书台这个机构来控制朝廷,近而左右皇帝。法正、刘巴、李严、陈震、蒋琬、费祎、董允、吕义、陈祗、董厥、樊建等人先后曾担任过尚书令。尚书令品级虽不太高,但却控制着朝廷实权。尚书令地位之尊,可从刘备托孤时,丞相诸葛亮与尚书令李严共同受托,以及诸葛亮死后,先后执政的蒋琬、费祎皆前任尚书令等事中看清。属官:仆射,六百石,负责开封,掌授廪假钱谷,尚书令不在时,则奏下众事;尚书,五人,六百石夕或分曹主事.吏部负责选举,左民负责修缮功作飞盐池园苑,客曹负责处理外国夷狄之事,五兵负责中兵、外兵、骑兵、别兵、都民,度支专门负责军国支计。(蜀汉有选部郎,说明曾经分曹,但具体情况巳不太清楚);郎中,四百石,负责文书起草;有吏部飞左选、右选,度支诸曹,其它或漏载,尚书主书令史。尚书郎中草稿后呈交尚书令审阅,通过后交令史重抄。
        中书令:一人,千石。与中书监共同负责枢密,可与尚书令-样奏事,又负责诏诰、诏草等事务。向充曾任此职。
        秘书令:一人,六百石,负责掌校秘书,或用其他官吏兼任此职。却正曾任此职。属官有秘书吏飞、令史、郎等。
        中领军、领军、前领军、行领军:负责皇帝的禁卫军。向宠曾由&quot;典宿卫兵&quot;的中部督升为中领军,有时也外出征战。吴班、冯习、龚衡曾为领军,张翼曾为前领军,赵统曾为行领军。属官:中护军、前护军、后护军、左护军、右护军各一人,负责皇帝的禁卫军,上朝时总统诸武将,负责武官选举诸事。屯骑校尉、步兵校尉、越骑校尉、长水校尉、射声校尉、各一人,皆比二千石,负责宿卫兵。蜀汉的后护军不见于记载、据秦汉官制既已置中、前、左、右护军,后护军也必置不疑,文献失载而已。
        御史中丞:一人,千石。在殿中负责图籍秘书等事。向条曾任此职。御史中丞在汉代本是御史大夫之丞,御史大夫转为司空(西汉末及东汉)后,留此职于宫中,蜀汉无御史大夫,此御史中丞之职能只是原御史大夫的很少的一部分。
作者: [楼主] admin    2011-04-06 15:02:39      回复

14 Re:[转载]蜀汉职官制度研究
        符节令:一人,六百石。负责授节、铜虎符、竹使符等。孟光、王士曾任此职。
        殿中督(中部督):一人。皇帝宿卫兵将领之一。向宠曾任此职。
        掌军中郎将:董和。
        司金中郎将:典作农战之器。张裔曾任此职。
        翰林中郎将:诸葛赡。
        笃信中郎将:丁咸。
        武略中郎将:杜祺、樊岐曾任此职。
        昭武中郎将:胡济。
        绥南中郎将:张翼。
        盐府校尉(司盐校尉):较盐铁之利。王连、岑述曾任此职。属官有典曹都尉。
        昭信校尉:《费祎传》:&quot;亮以初从南归,以祎为昭信校尉使吴。&quot;此职魏、吴不设,蜀汉仅见费祎一人,当系因人、因事而设。
        宣信校尉:《霍峻传附子弋传》引《襄阳记》曰:&quot;罗宪字令则。……后主立太子,为太子舍人,迁庶子、尚书吏部郎,以宣信校尉再使于吴,吴人称美焉。&quot;此职吴亦设。为代表本主外出执行某种特殊使命的官职。
        宣信中郎:《董允传》:《襄阳记》曰:&quot;董恢字休绪,襄阳人。入蜀,以宣信中郎副费祎使吴。&quot;
        将兵都尉:赵正。
        绥戎都尉:《李严传》有&quot;行参军绥戎都尉盛勃。&quot;
        中都护:李严。有参军、督军等属官。《李严传》:&quot;三年,先主疾病,严与诸葛亮并受遗诏辅少主。以严为中都护,统内外军事,留镇永安。……亮以明年当出军,命严以中都护署府事。&quot;
        行都护:《蒋琬传》:&quot;亮卒,以琬为尚书令,俄而加行都护,假节,领益州刺史,迁大将军,录尚书事,封安阳亭侯。&quot;《诸葛瞻传》:诸葛瞻&quot;于景耀四年,为行都护卫将军,与辅国大将军南乡侯董厥并平尚书事。&quot;
        监军:或为加官。刘邕、马忠、杜祺、张毣、姜维、王含、霍弋、杨戏、靳详。
        护军:各重要城镇及将军出征时设置此官。具体名称因地而异:汉中左护军(刘敏)、江州护军(辅匡)、汉城护军(蒋斌)、庲降护军(霍弋、黄权、吴壹、陈戒)、永安护军(陈到)。
        司隶校尉:比二千石,汉制为负责察举百官及京师附近郡犯法者,并领一州。蜀汉此职不兼理益州事务。章武元年,车骑将军张飞兼领此职,不久,丞相诸葛亮代张飞,领此职。
        堰官:这只是略称,具体职称待考。此堰官当是专为都江堰的管理而设。率丁一千二百人从事护堰和岁修等事务(《水经·江水注》注引《益州记》)。东汉蜀郡在郡府中设置有&quot;都水&quot;衙门,专门管理水利事务。在郡守的掾吏班子中,还专门设置&quot;都水掾&quot;,为太守的专职水利秘书、顾问。西安汉城曾出土&quot;蜀都水印&quot;封泥,在近年发现的李冰石像上,也有&quot;都水掾尹龙、长陈壹&quot;的铭文。蜀地正是由于较早便有专门的管理部门和官吏,水利建设得才到较大、较好的发展。都江堰的岁修工程,过去主要由民间自理,现在改由官府主持、并由高级官吏亲自主持每年祭祀李冰的活动。三国时期,西蜀豪族经济高度发展,各有武装,争水事件必然经常发生,都江堰堰官手握兵权,当主要是针对豪族势力。蜀汉时期,都江堰灌溉水利系统一直运行良好,与此有关。另外,&quot;堰官&quot;直接接受朝廷管辖,不受郡、县地方政府干扰。
作者: [楼主] admin    2011-04-06 15:02:39      回复

15 Re:[转载]蜀汉职官制度研究
1、蜀汉只有益州一州之地,并没有将其划为几个州,所以执政例兼益州牧或益州刺史,可考的只有李严曾想划五郡为巴州,为诸葛亮所拒。

2、丞相并没有在诸葛亮死后被废除,后主册封皇后和太子时,左将军向郎以代行丞相事的身份主持仪式。大司马不在三公之列,三公是太尉、司徒、司空,必须有德行且天下闻名的名士出任,所以空缺不是不可理喻的事。

3、左将军地位不比前、右、后将军高,属同一官秩级别但班次在前将军之后,右将军、后将军之前。

4、几个都督是军事防区长官,并非地方架构,否则魏延不须领汉中太守。

5、左将军与益州牧都是中二千石官秩,不存在谁高谁低,之所以言领,是因为没有即真。就象太守比杂号将军高,而杂号将军可以领太守,是因为兼管太守事而不是专管太守事。
作者: [楼主] admin    2011-04-06 15:02:39      回复

16 Re:[转载]蜀汉职官制度研究
2、丞相并没有在诸葛亮死后被废除,后主册封皇后和太子时,左将军向郎以代行丞相事的身份主持仪式。大司马不在三公之列,三公是太尉、司徒、司空,必须有德行且天下闻名的名士出任,所以空缺不是不可理喻的事。 
===============================================
名义上的丞相已经没有了,丞相印已经随葬了。
作者: [楼主] admin    2011-04-06 15:02:39      回复

17 Re:[转载]蜀汉职官制度研究
名义上的丞相已经没有了,丞相印已经随葬了。
----《蜀书·二主妃子传》:“后主张皇后,前后敬哀之妹也。建兴十五年,入为贵人。延熙元年春正月,策曰:‘朕统承大业,君临天下,奉郊庙社稷。今以贵人为皇后,使行丞相事左将军向朗持节授玺绶。勉修中馈,恪肃禋祀,皇后其敬之哉!’……后主太子璿,字文衡。母王贵人,本敬哀张皇后侍人也。延熙元年正月策曰:‘在昔帝王,继体立嗣,副贰国统,古今常道。今以璿为皇太子,昭显祖宗之威,命使行丞相事左将军朗持节授印缓。其勉修茂质,祗恪道义,谘询典礼,敬友师傅,斟酌众善,翼成尔德,可不务修以自勖哉!’”
作者: [楼主] admin    2011-04-06 15:02:40      回复

18 Re:[转载]蜀汉职官制度研究
一个邪门的心理测试,准确率高达98% !!! (本人试过,还算准)作者: 222.219.134.* 2008-01-26 23:19:06 回复主题 【升级版“基金档案”】 【增强版基金排行页面】 【模拟操盘赢荣威新车】 【理财产品页面增强版】 点击:13563 回复:212 页数:1 [2] [3] [4] [5] 一个邪门的心理测试,准确率高达98% !!! (本人试过,还算准) 邪门的心理测试,不过有高达98%的准确率,不信试试!很诡异喔!! 我已经试过了,很准,真的很准,至少很符合我现在的情况,同志们,来做下吧~~~~ 人格测验 : 每一个人只能够许一个愿望 ...... 试试看 , 可是千万不要作弊 , 不要先看结论 ! 你会对你的答案感到非常讶异 . 我们的脑海就像是一个降落伞一样 ;当它在於开放的状态下就能够达到更好的运作 . 这是非常有趣的 ,但是你必须百分之百的遵守所有的指示 . 千万不要作弊哦!~~~   *** 在开始本测验之前请先许一个愿望吧***   注意 ! 请依照顺序来回答本问卷 .一共只有4个问题 ,但是如果你在回答之前先偷看了结论 ,   你就无法得到真正诚实的答案 .   现在请慢慢的阅读并且回答 .   不要事先偷看   请准备笔和纸来写下你的答案 .   在於问卷的最后你将会须要它来解读你的人格   这是一个非常诚实的问卷 ,它将会告诉你许多关於你 真正的自我 的事情 .   *************************************************************   请将以下的5种动物 , 依你对它们喜爱的顺序排列: - 母牛 - 老虎 - 绵羊 - 马 - 猪-   *************************************************************   请在於以下的每一句话之后写出一个你对於它所感觉的形容词 : - 狗 - 猫 - 老鼠 - 咖啡 - 海   *************************************************************   请想一些人 (这一些人必须认识你 ,   并且对你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人)   请将这一些人与以下的颜色联想在一起   (不要重复名称或颜色)   每一个人只能和一个颜色联想而已 . - 黄色 - 橘红色 - 红色 - 白色 - 绿色   *************************************************************  最后 , 请写下你的幸运号码以及一个星期中你最喜欢的日子   *************************************************************   你已经写好了吗 ? 请确定你所写出的答案是你内心真正的感受 这是你最后的机会来作出任何的更改. 现在请看以下的解说 :但是在阅读之前请再度许下你之前所许的愿望 .   下面是答案哦,准备好了没有啊??   *************************************************************   这将会解说你心目中许多重要事件的顺位 : 牛 , 代表事业 老虎 , 代表自信 绵羊 , 代表爱情 马 , 代表家庭 猪 , 代表金钱   ************************************************************* -   你对於 狗 的形容词就是形容你自己本身的人格. - 你对於 猫 的形容词就是形容你的伴侣的人格 . - 你对於 老鼠 的形容词就是形容你的敌人的人格 . - 你对於 咖啡 的形容词就是形容你对於性的看法 . - 你对於 海 的形容词就是形容你对於你自己本身的人生的看法 .   *************************************************************   黄色 : 这是一位你永远不会忘记的人 . 橘红色 : 这是一位你永远可以当他为 真正的朋友的人 . 红色 : 这是一位你真正深爱的人 . 白色 : 这一位是你灵魂的双胞胎 . 绿色 : 这是一位你终身难忘的人 .   *************************************************************   你的幸运数字的数就是要发给别的贴吧的数``然后你的愿望就会在一个星期内,你最喜欢的那一天实现` 做完要回帖!!!否则将事与愿违!!!!!!!! 我的很准,所以转贴希望交到好运!!!!!
作者: [楼主] admin    2011-04-06 15:02:40      回复

19 Re:[转载]蜀汉职官制度研究
楼主辛苦了.17楼很搞笑,谁告诉前将军的地位超过左将军?是不是因为前将军是关二?还是因为小朋友的前后左右之类的儿歌?历史就是历史,YY改变不了事实
作者: [楼主] admin    2011-04-06 15:02:40      回复

20 Re:[转载]蜀汉职官制度研究
17楼果然,大司马就是太尉,怎么不是三公。

益州不但有个州,还有个同名的郡,郡治所在滇池县,还是益州南部重镇。

三国时,益州郡治所换到了建宁,并且改名建宁郡,设置了庲降都督。
作者: [楼主] admin    2011-04-06 15:02:40      回复

21 Re:[转载]蜀汉职官制度研究
楼主辛苦了.17楼很搞笑,谁告诉前将军的地位超过左将军?是不是因为前将军是关二?还是因为小朋友的前后左右之类的儿歌?历史就是历史,YY改变不了事实

---------------------------------
关二当前将军的时候,左将军是谁??
作者: [楼主] admin    2011-04-06 15:02:40      回复

22 Re:[转载]蜀汉职官制度研究
http://   
http://   
http://   
http://   
http://   
http://   
http://   
http://   
http://   
http://   
http://   
http://   
http://   
http://   
http://   
http://   
http://   
http://   
http://   
http://   
http://   
http://   
http://   
http://   
http://   
http://   
http://   
http://   
http://   
http://   
http://   
http://   
http://   

(⊙o⊙)…挖坟什么的最讨厌了

 - - !

O(∩_∩)O~

笑嘻嘻的赖肛肛。

                 -葬魂呸呸-

作者: [楼主] admin    2011-04-06 15:02:41      回复

23 Re:[转载]蜀汉职官制度研究
- -

作者: [楼主] admin    2011-04-06 15:02:41      回复

回复22   [<<] [ 1 ] [>>]
回  复:
* 注:系统要求你是会员身份才能使用上传功能!
图  片: 贴图帮助  )
用户名: 3.142.130.242  登录 | 注册 | 忘记密码

找私服   手机访问   贴图帮助   系统帮助   注册协议   关于我们
Powered by zhaosifu.net  3.5-20110620  运行时间:0.14258    京icp备0000001号  2024-11-24 04:46:27 tieba123.com